痿字详情
痿
痿字概述
〔痿〕字拼音是(wěi),部首是疒部,总笔画是13画。
〔痿〕字是半包围结构,可拆字为“疒、委”,五行属土。
〔痿〕字仓颉码是KHDV,五笔是UTVD,四角号码是00144,郑码是TMZM,中文电码是4039,区位码是8084。
〔痿〕字的UNICODE是U+75FF,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30207,UTF-32:000075FF,UTF-8:E7 97 BF。
〔痿〕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的二级字表中,序号5543。
〔痿〕字异体字是㾯、萎、𣨙、𤸆。
相关推荐
汉字解释
康熙字典
卷别 :正文・午集中 部首:疒部
武英殿刻本: 第1857頁,第11字
同文書局本: 第775頁,第33字
標點整理本: 第730頁,第10字
音《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𡘋儒隹切,音甤。《說文》:痺疾。《正韻》:濕病。一曰兩足不能相及。《內經》:陽明虛則宗筋縱,帶脈不引,故足痿。當各補其營,通其兪,調其虛實,和其逆順,筋脈骨肉各以其時,受月則病已。《史記・韓王信傳》:僕之思歸,如痿人不忘起。【註】不能行。《前漢・哀帝紀》痿痺。【註】如淳曰:兩足不能過曰痿。師古曰:痿亦痺病也。枚乘〈七發〉:出與入輦,命曰蹷痿之機。
义又,《史記・五宗世家》:端爲人賊戾又隂痿。【註】《正義》曰:不能御婦人。
音又,《廣韻》:於爲切;《集韻》、《韻會》:邕危切,𡘋音逶。又,《廣韻》:人垂切;《集韻》:儒垂切,𡘋音撋。又,《廣韻》、《集韻》𡘋於僞切,委去聲 —— 義𡘋同。
音又,《集韻》:鄔賄切,音猥 —— 㾯㾼,風病。或作痿。
注解
〔痿〕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午集中,康熙部首是疒部。
〔痿〕字拼音是wěi,半包围结构,可拆字为疒、委。
〔痿〕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wěi] ⑴ 身体某部分萎缩或失去机能的病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卷别卷七下反切儒隹切頁碼第247頁,第11字續丁孫
痿
痹也。从𤕫委聲。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卷别卷十四反切人隹反頁碼第633頁,第4行,第2字述
痺疾。從疒委聲。
鍇注臣鍇按:《吕氏春秋》曰:「出與入輦命曰痿蹷之機。」韓王信曰:「如痿人之不忘起。」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卷别卷七下反切儒隹切古音第十六部頁碼第1400頁,第4字許惟賢第613頁,第6字
痹也。
段注如淳曰:痿音𨆌踒弩。病兩足不能相過曰痿。張揖曰:痿不能行。師古曰:𨆌踒,弩名。見晉令。煩蕤二音。按古多痿痹聯言。因痹而痿也。《素問》曰:有漸於濕。肌肉濡潰。痹而不仁。發爲肉痿。
从𤕫。委聲。
段注儒隹切。古音在十六部。《玉篇》曰:《說文》音蕤。
痿字的相关索引
| # | 书籍 | 索引 |
|---|---|---|
| 1 | 汲古閣本 | 第484頁,第15字 |
| 2 | 陳昌治本 | 第618頁,第10字 |
| 3 | 黃侃手批 | 第474頁 |
| 4 | 說文校箋 | 第312頁,第4字 |
| 5 | 說文考正 | 第298頁,第10字 |
| 6 | 說文今釋 | 第1075頁,第2字 |
| 7 | 說文約注 | 第1835頁,第1字 |
| 8 | 說文探原 | 第3828頁,第1字 |
| 9 | 說文集注 | 第1583頁,第4字 |
| 10 | 說文標整 | 第191頁,第15字 |
| 11 | 標注說文 | 第306頁,第16字 |
| 12 | 說文注箋 | 第2518頁,第2字 |
| 13 | 說文詁林 | 第7646頁【補遺】第17143頁 |
| 14 | 通訓定聲 | 第2232頁,第1字 |
| 15 | 說文義證 | 第652頁【崇文】第2605頁 |
| 16 | 說文句讀 | 第1004頁 |
| 17 | 古字詁林 | 第七冊,第47頁,第4字 |
| 18 | 古字釋要 | 第731頁,第8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