皲字详情

jūnㄐㄩㄣ
皮部 共11画 左右结构 U+76B2 CJK 基本汉字
二级汉字通用字

皮部

11画

6

14画 (皸)

左右结构

形声字

PLHC 86 、 PLBY 98

BQDHE

WWHX

34547

4125

8168

U 76B2

点、横撇/横钩、横、撇折、竖、提、横撇/横钩、撇、竖、横撇/横钩、捺

皲字概述

〔皲〕字拼音是(jūn),部首是皮部,总笔画是11画

〔皲〕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军、皮”,五行属木。

〔皲〕字仓颉码是BQDHE,五笔是PLHC86,PLBY98,四角号码是34547,郑码是WWHX,中文电码是4125,区位码是8168

〔皲〕字的UNICODE是U+76B2,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30386,UTF-32:000076B2,UTF-8:E7 9A B2。

〔皲〕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二级字表中,序号4997

〔皲〕字异体字是

汉字解释

jūnㄐㄩㄣ

基本解释

皮肤因寒冷或干燥而裂开。~裂。

详细解释

动词
手足的皮肤冻裂 。
skin chaps;
皲瘃(皮肤受严寒而坼裂成疮。即冻疮);皲坼(皲裂);皲皱(粗糙开裂);皲手茧足(手皲裂,足生茧)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中没收录字头“”,请参考“”字。

卷别 :正文・午集中 部首:皮部

武英殿刻本: 第1894頁,第13

同文書局本: 第791頁,第37

標點整理本: 第748頁,第14

唐韻》:矩云切;《集韻》:拘云切;《韻會》:拘雲切,𡘋音君。說文》:足坼也。類篇》:皴也、皵也。又,手足坼裂也。前漢・趙充國傳》:將軍士寒,手足皸瘃。唐書・李甘傳》:凍膚皸瘃。【註】皸,凍裂也。金壷字考》:皸瘃,凍瘡也。

又,《廣韻》、《正韻》:居運切;《集韻》:俱運切,𡘋君去聲。又,《集韻》:區倫切,音囷 —— 義𡘋同。

注解

〔皸〕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午集中,康熙部首是皮部

〔皸〕字拼音是jūn,左右结构,可拆字为軍、皮

〔皸〕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jūn] ⑴ 见“皲”。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中没收录字头“”,请参考“”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三下反切矩云切頁碼96頁,第6

異體

皸足坼也。从皮𠣞聲。

皸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189頁,第6字
2陳昌治本第260頁,第4字
3黃侃手批第207頁
4說文校箋第127頁,第8字
5說文考正第122頁,第5字
6說文今釋第432頁,第2字
7說文探原第1734頁,第2字
8說文集注第628頁,第1字
9說文標整第77頁,第1字
10標注說文第126頁,第10字
11說文注箋第942頁,第2字
12說文詁林第3608頁
13說文義證第257頁【崇文】第1025頁
14古字詁林第三冊,第602頁,第1字
15古字釋要第329頁,第5字
16新附通誼第12頁,第7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