祜字详情

ㄏㄨˋ
礻部 共9画 左右结构 U+795C CJK 基本汉字
二级汉字通用字

礻部

9画

5

10画 (祜)

左右结构

PYDG

IFJR

WSEJ

34260

4375

7679

U 795C

点、横撇/横钩、竖、点、横、竖、竖、横折、横

祜字概述

〔祜〕字拼音是(hù),部首是礻部,总笔画是9画

〔祜〕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示、古”或“礻、古”,五行属水。

〔祜〕字仓颉码是IFJR,五笔是PYDG,四角号码是34260,郑码是WSEJ,中文电码是4375,区位码是7679

〔祜〕字的UNICODE是U+795C,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31068,UTF-32:0000795C,UTF-8:E7 A5 9C。

〔祜〕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二级字表中,序号4365

〔祜〕字异体字是𧙖

汉字解释

ㄏㄨˋ

基本解释

福。受天之~。

详细解释

名词
形声。从示,古声。本义:福;大福) 同本义 。
blessing; bliss; happiness;
祜休(吉庆,幸福美善。

康熙字典

卷别 :正文・午集下 部首:示部

武英殿刻本: 第2015頁,第6

同文書局本: 第841頁,第27

標點整理本: 第802頁,第9

唐韻》、《正韻》:侯古切;《集韻》、《韻會》:後五切,𡘋音戸。說文》:福也。爾雅・釋詁》:厚也。【疏】祜者,福厚也。詩・小雅》:受天之祜。禮・禮運》:是謂承天之祜。

注解

〔祜〕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午集下,康熙部首是示部

〔祜〕字拼音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礻、古

〔祜〕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hù] ⑴ 福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一上反切候古切頁碼2頁,第13

祜上諱。

鉉注臣鉉等曰:此漢安帝名也。福也。當从示古聲。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一反切胡故反頁碼29頁,第1行,第2

祜丄諱。

鍇注臣鍇按:此字後漢安帝名,臣不可議君父之名,故言上諱。

鍇注又按:前漢諸廟諱,愼皆議而不闕,此葢彼時之制,臣所不能測知。

鍇注按:《爾雅》「祜,福也。」臣以爲從示古聲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一上反切候古切古音第五部頁碼7頁,第3許惟賢3頁,第6

祜上諱。

段注言上諱者五。《禾部》秀,漢世祖名也。《艸部》莊,顯宗名也。《火部》炟,肅宗名也。《戈部》肈,孝和帝名也。祜,恭宗名也。殤帝名隆不與焉。伏矦《古今注》曰:隆之字曰盛。亦當言上諱明矣。而《五經異義》云:漢幼小諸帝皆不廟祭。而祭於陵。旣不廟祭矣。則不諱可知。此許沖奏上時。於隆字不曰上諱所由也。諱止於世祖者。記曰:旣卒哭。宰夫執木鐸以徇於宫曰:舍故而諱新。故,謂《高祖》祖之父當遷者。杜預亦言自父至《高祖》皆不敢厈言。計許君卒於恭宗已後。自恭宗至世祖適五世。世祖已上雖高帝不諱。葢漢制也。此書之例。當是不書其字。但書上諱二字。書其字則非諱也。今本有篆文者。後人補之。不書故其詁訓形聲俱不言。假令補之。則曰祜福也,从示,古聲。祜訓福。則當與祿禠等爲類。而列於首者,尊君也。古音第五部。

祜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4頁,第2字
2陳昌治本第15頁,第3字
3黃侃手批第35頁
4說文校箋第2頁,第6字
5說文考正第3頁,第1字
6說文今釋第5頁,第3字
7說文約注第10頁,第1字
8說文探原第22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9頁,第1字
10說文標整第2頁,第2字
11標注說文第1頁,第11字
12說文注箋第26頁,第1字
13說文詁林第1032頁【補遺】第16146頁
14通訓定聲第1640頁,第1字
15說文義證第5頁【崇文】第17頁
16說文句讀第6頁
17說文新證第49頁,第1字
18古字詁林第一冊,第86頁,第1字
19古字釋要第12頁,第1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