窊字详情

𭗱

ㄨㄚ
穴部 共10画 上下结构 U+7A8A CJK 基本汉字
三级汉字

穴部

10画

5

10画 (窊)

上下结构

PWRY

JCHVO

WOPS

30232

U 7A8A

点、点、横撇/横钩、撇、点、撇、撇、竖提、点、捺

窊字概述

〔窊〕字拼音是(wā),部首是穴部,总笔画是10画

〔窊〕字是上下结构,可拆字为“穴、瓜”。

〔窊〕字仓颉码是JCHVO,五笔是PWRY,四角号码是30232,郑码是WOPS

〔窊〕字的UNICODE是U+7A8A,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31370,UTF-32:00007A8A,UTF-8:E7 AA 8A。

〔窊〕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三级字表中,序号7073

〔窊〕字异体字是𩂡

汉字解释

ㄨㄚ

基本解释

低,低洼。
卷缩:“味久回甘竟日在,不比苦硬令舌~。”
喻衰落。
古书上说的一种树。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低凹;低下。
low-lying;
2.字又作“
窳,同窊。 —— 《集韵》窊隆异等。 —— 左思《吴都赋》
皱(皱瘪;皮肤凹隐下去的样子);窊凸(凹凸,低下和高起);窊下(低陷;低洼);窊坳(凹坑);窊坎(洼地);窊隆(低昂;凹凸);窊樽(指中间凹下状如酒器的岩石)
3.卷缩的样子 。
curling;
窊亚(缭乱的样子)
4.喻衰落 。
declining;
窊黩(谓衰落黑暗)

康熙字典

卷别 :正文・午集下 部首:穴部

武英殿刻本: 第2067頁,第9

同文書局本: 第864頁,第26

標點整理本: 第826頁,第26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𡘋烏瓜切,音窪。說文》:汚衺下也。凹也。同「窳」。馬融〈長笛賦〉:波瀾鱗淪,窊隆詭戾。【註】窊隆,高下貌。【又】窊圔𥧑𧹞【註】窊圔,聲下貌。

又,《前漢・禮樂志》:窅窊桂華。【註】不滿貌。

又,《晉書・禮樂志》:菀窊蠶神。

又,官名。遼史》:遼有杓窊。

又,《集韻》:烏化切 —— 下地也。

又,《廣韻》:烏㕦切 —— 𢈈下處也。

注解

〔窊〕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午集下,康熙部首是穴部

〔窊〕字拼音是,上下结构,可拆字为穴、瓜

〔窊〕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wā] ⑴ 低,低洼。⑵ 卷缩:“味久回甘竟日在,不比苦硬令舌~。”⑶ 喻衰落。⑷ 古书上说的一种树。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七下反切烏瓜切頁碼243頁,第18

窊污衺,下也。从穴瓜聲。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十四反切乙瓜反頁碼622頁,第5行,第2

窊汙邪下也。從穴瓜聲。

鍇注臣鍇曰:「汙猶迂,杜預《春秋傳》:『序盡而不汙。』則此字同。《󰊚都賦》曰:『窊隆異等。』窊隆猶𤰞高也。」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七下反切烏瓜切古音第五部頁碼1378頁,第1許惟賢603頁,第8

窊污衺,

段注逗。

下也。

段注《史記》。甌寠滿篝。污邪滿車。司馬彪曰:污邪,下地田也。按凡下皆得謂之窊。《水部》洿者,窊下也。《吳都賦》。窊隆異等。

从穴。瓜聲。

段注烏瓜切。五部。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章太炎 (近代)

污衺,雙聲又叠韻,古音衺讀污。

污衺,雙聲又疊韻,古音衺讀污(?)。

窊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477頁,第1字
2陳昌治本第607頁,第9字
3黃侃手批第466頁
4說文校箋第306頁,第2字
5說文考正第293頁,第9字
6說文今釋第1058頁,第2字
7說文約注第1800頁,第2字
8說文探原第3772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1555頁,第1字
10說文標整第188頁,第1字
11標注說文第300頁,第13字
12說文注箋第2476頁,第2字
13說文詁林第7540頁【補遺】第17131頁
14通訓定聲第1806頁,第2字
15說文義證第639頁【崇文】第2553頁
16說文句讀第986頁
17章授筆記第315頁,第6字
18古字詁林第六冊,第897頁,第2字
19古字釋要第720頁,第5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