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字详情
纳
纳字概述
〔纳〕字拼音是(nà),部首是纟部,总笔画是7画。
〔纳〕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纟、内”,五行属火。
〔纳〕字造字法是形声。从糸( mì ),内声。本义是丝被水浸湿。
〔纳〕字仓颉码是VMOB,五笔是XMWY,四角号码是24127,郑码是ZLOD,中文电码是4780,区位码是3641。
〔纳〕字的UNICODE是U+7EB3,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32435,UTF-32:00007EB3,UTF-8:E7 BA B3。
〔纳〕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的一级字表中,序号0934,属常用字。
〔纳〕字的近义词是入、收,反义词是出、吐、缴,异体字是納。
相关推荐
汉字解释
康熙字典
卷别 :正文・未集中 部首:糸部
武英殿刻本: 第2193頁,第3字
同文書局本: 第916頁,第18字
標點整理本: 第878頁,第18字
音《廣韻》:奴答切;《集韻》:諾答切,𡘋音衲。《說文》:絲濕納納也。
义又,《博雅》:入也。《釋名》:納,弭也。弭之兩致之言也。《書・堯典》:寅餞納日。【傳】餞,送也。日入言送。又,〈舜典〉:納于百揆。【又】夙夜出納朕命,惟允。又,〈禹貢〉:百里賦納總,二百里納銍,三百里納秸。
义又,《儀禮・既夕禮》:屨外納。【註】納,收餘也。
义又,《禮・曲禮》:納女于天子。【註】納女,猶致女也。
义又,《禮・雜記》:納幣一束。【註】納,徵也。
义又,姓。《廣韻》:出何氏《姓苑》。
义又,與內同。《周禮・春官・鐘師》:納夏。【註】故書納爲內。
义又,《玉篇》或作衲、靹。《篇海》:補綴也。
义又,與軜同。《荀子・正論篇》:三公奉軛持納。
注解
〔納〕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未集中,康熙部首是糸部。
〔納〕字拼音是nà,左右结构,可拆字为糹、內。
〔納〕字造字法是形聲。从糸( mì ),內聲。本义是絲被水浸溼。
〔納〕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nà] ⑴ 收入,放進⑵ 接受⑶ 享受⑷ 繳付⑸ 補綴,縫補;現多指密密地縫⑹ 姓。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卷别卷十三上反切奴荅切頁碼第432頁,第20字續丁孫
納
絲溼納納也。从糸內聲。
附注按:金文「納」字作「內」。古文字入、內、納通用。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卷别卷二十五反切奴荅切頁碼第1027頁,第4行,第1字述
絲溼納納也。從糸内聲。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卷别卷十三上反切奴荅切古音第十五部頁碼第2579頁,第2字許惟賢第1122頁,第5字
絲溼納納也。
段注納納,溼意。《劉向・九歎》。衣納納而掩露。王逸注。納納,濡溼貌。《漢・酷吏傳》。阿邑人主。蘇林曰:邑音人相悒納之悒。按悒納當作浥納。媕阿之狀。於濡溼義近也。古多叚納爲內字。內者,入也。
从糸,內聲。
段注奴荅切。古音亦在十五部。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絲濕納納」為本義。納進之納本作内。
納入之納=内⊙。
「絲濕納納」為其本訓,納進之納本作內。
白话解释
纳,丝品湿漉漉的样子。字形采用“糸”作边旁,采用“内”作声旁。
字形解说
此字始見於篆文,從糸、內聲。從「糸」,指絲的材質;「內」除表示音讀,亦兼有入的意思。隸書、楷書都從篆文來。在六書中屬於形聲兼會意。
納字的相关索引
| # | 书籍 | 索引 |
|---|---|---|
| 1 | 汲古閣本 | 第853頁,第17字 |
| 2 | 陳昌治本 | 第1094頁,第7字 |
| 3 | 黃侃手批 | 第817頁 |
| 4 | 說文校箋 | 第569頁,第18字 |
| 5 | 說文考正 | 第512頁,第9字 |
| 6 | 說文今釋 | 第1888頁,第3字 |
| 7 | 說文約注 | 第3170頁,第4字 |
| 8 | 說文探原 | 第6343頁,第2字 |
| 9 | 說文集注 | 第2725頁,第1字 |
| 10 | 說文標整 | 第340頁,第9字 |
| 11 | 標注說文 | 第546頁,第13字 |
| 12 | 說文注箋 | 第4500頁,第1字 |
| 13 | 說文詁林 | 第12582頁【補遺】第17897頁【後編】第14849頁 |
| 14 | 通訓定聲 | 第2371頁,第1字 |
| 15 | 說文義證 | 第1120頁【崇文】第4477頁 |
| 16 | 說文句讀 | 第1861頁 |
| 17 | 章授筆記 | 第539頁,第11字 |
| 18 | 古字詁林 | 第九冊,第1149頁,第1字 |
| 19 | 古字釋要 | 第1197頁,第3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