绱字详情

shàngㄕㄤˋ
纟部 共11画 左右结构 U+7EF1 CJK 基本汉字
二级汉字

纟部

11画

8

17画 (鞝)

左右结构

形声字

XIMK

VMFBR

ZKLD

29127

7120

U 7EF1

撇折、撇折、提、竖、点、撇、竖、横折钩、竖、横折、横

绱字概述

〔绱〕字拼音是(shàng),部首是纟部,总笔画是11画

〔绱〕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纟、尚”,五行属金。

〔绱〕字仓颉码是VMFBR,五笔是XIMK,四角号码是29127,郑码是ZKLD,区位码是7120

〔绱〕字的UNICODE是U+7EF1,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32497,UTF-32:00007EF1,UTF-8:E7 BB B1。

〔绱〕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二级字表中,序号5031

〔绱〕字异体字是

汉字解释

shàngㄕㄤˋ

基本解释

将鞋帮与鞋底缝合。~鞋(亦作“上鞋”)。

详细解释

动词
1.把鞋帮鞋底缝合成鞋 。
stitch the sole to the upper; bottom;
绱鞋(即上鞋)
2.另见 zhǎng。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中没收录字头“”,请参考“”字。

卷别 :正文・戌集中 部首:革部

武英殿刻本: 第3321頁,第4

同文書局本: 第1388頁,第40

標點整理本: 第1380頁,第16

玉篇》:諸兩切,音掌 —— 扇安皮也。

注解

〔鞝〕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戌集中,康熙部首是革部

〔鞝〕字是多音字,拼音是shàng、zhǎng,左右结构,可拆字为革、尚

〔鞝〕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shàng] ⑴ 古同“绱”。 [zhǎng] ⑴ 扇马鞍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