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字详情
臭
臭字概述
〔臭〕字是多音字,拼音是(chòu、xiù),部首是自部,总笔画是10画。
〔臭〕字是上下结构,可拆字为“自、犬”,五行属水。
〔臭〕字造字法是会意。从犬,从自( 鼻的本字 )。狗鼻特别灵敏,故从二字会意。( xiù )。本义是闻气味。
〔臭〕字仓颉码是HUIK,五笔是THDU,四角号码是26804,郑码是NLGS,中文电码是5263,区位码是1984。
〔臭〕字的UNICODE是U+81ED,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33261,UTF-32:000081ED,UTF-8:E8 87 AD。
〔臭〕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的一级字表中,序号1970,属常用字。
〔臭〕字的近义词是馊,反义词是香,异体字是殠、臰、臭、𣧁、𦤀。
相关推荐
汉字解释
康熙字典
卷别 :正文・未集下 部首:自部
武英殿刻本: 第2393頁,第6字
同文書局本: 第1000頁,第20字
標點整理本: 第969頁,第12字
音《廣韻》、《集韻》、《韻會》𡘋尺救切,抽去聲。《說文》:禽走,臭而知其迹者,犬也。故从犬。徐鍇曰:以鼻知臭,故从自。《廣韻》:凡氣之總名。《易・說卦》:巽爲臭。【疏】爲臭,取其風所發也。《詩・大雅》:上天之載,無聲無臭。《禮・月令》:其臭羶。【疏】通於鼻者謂之臭。
义又,香也。《易・繫辭》:其臭如蘭。《詩・大雅》:胡臭亶時。《禮・內則》:纓衿佩容臭。【註】容臭,香物也。【疏】庾氏曰:以臭物可以修飾形容,故謂之容臭。
义又,惡氣。與香臭別。《書・盤庚》:無起穢以自臭。《莊子・知北遊》:是其所美者爲神奇,所惡者爲臭腐。《正韻》:對香而言,則爲惡氣,海濵逐臭之夫之類是也。
义又,《左傳・襄八年》:寡君在君,君之臭味也。【註】言同「類」。
义又,敗也。《書・盤庚》:若乗舟,汝弗濟,臭厥載。【傳】如舟在水,中流不渡,臭敗其所載物。
义又,揚子《太𤣥經》:赤臭播關。【註】赤臭,惡人也。
音又,《韻會》、《正韻》𡘋許救切,音齅 —— 與齅、嗅𡘋通。《荀子・榮辱篇》:臭之而無嗛于鼻。【又】三臭之不食。【註】謂歆其氣也。
音又,《韻補》叶初尤切,音篘。《詩・大雅》「上天之載,無聲無臭」,叶下孚。孚音浮。
音又,叶丑鳩切,音抽。《左傳・僖五年》:卜𧪬曰:一薰一蕕,十年猶尚有臭。
卷目:考證・未集下 部首:自部
愛日堂藏本: 第569頁,第1字
同文書局本: 第1665頁,第9字
《禮・內則》纓衿佩容臭。
謹照原文纓衿改衿纓。
《左傳・僖五年》卜𧪬曰,一薰一蕕,十年猶尚有臭。
謹照原文五年改四年。猶尚改尚猶。
注解
〔臭〕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未集下,康熙部首是自部。
〔臭〕字是多音字,拼音是chòu、xiù,上下结构,可拆字为自、犬。
〔臭〕字造字法是会意。从犬,从自( 鼻的本字 )。狗鼻特别灵敏,故从二字会意。( xiù )。本义是闻气味。
〔臭〕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chòu] ⑴ 不好闻的气味,与“香”相对⑵ 香气:“左佩刀,右备容~,烨然若神人”。⑶ 惹人厌恶的⑷ 狠狠地⑸ 指子弹、炮弹坏,失效㈡ [xiù] ⑴ 气味的总称⑵ 同“嗅”。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卷别卷十上反切尺救切頁碼第330頁,第31字續丁孫
臭
禽走,臭而知其迹者,犬也。从犬从𦣹。
鉉注臣鉉等曰:𦣹,古鼻字。犬走以鼻知臭,故从𦣹。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卷别卷十九反切赤狩反頁碼第811頁,第2行,第1字述
禽走臭而知其迹者,犬也。故從犬,從自。
鍇注臣鍇曰:「自,鼻也。會意。」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卷别卷十上反切尺救切古音第三部頁碼第1902頁,第1字許惟賢第831頁,第2字
禽走臭而知其迹者犬也。
段注走臭猶言逐氣。犬能行路蹤迹前犬之所至。於其气知之也。故其字从犬自。自者,鼻也。引伸叚借爲凡气息芳臭之偁。
从犬自。
段注尺救切。三部。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臭即今嗅字,香臭當作殠。
一切氣息也。香臭之臭《說文》作殠,然古只有臭字。
即今之嗅字。香殠。
今俗作嗅(含香臭),香臭當作殠。
白话解释
臭,被捕猎的禽兽逃跑时,用鼻子一嗅,就知道逃匿踪迹的,只有猎犬。字形采用“犬、自”会义。
字形解说
甲骨文字形從犬、自。從犬,指狗而言;從自,指鼻子而言。從犬、自,以狗鼻嗅覺靈敏,表示用鼻子辨別氣味。從金文到楷書,皆承甲骨文字形而來。臭字本義為嗅覺,具有辨別氣味的功能,所以引申為氣味的總稱。由氣味總稱再引申為穢惡難聞之氣與芳香美好之氣。最後臭字由穢惡難聞所專用,本義則轉注為「從口、臭聲」的嗅字與「從鼻、臭聲」的齅字。在六書中屬於異文會意。
臭字的相关索引
| # | 书籍 | 索引 |
|---|---|---|
| 1 | 汲古閣本 | 第651頁,第7字 |
| 2 | 陳昌治本 | 第823頁,第3字 |
| 3 | 黃侃手批 | 第627頁 |
| 4 | 說文校箋 | 第422頁,第1字 |
| 5 | 說文考正 | 第392頁,第14字 |
| 6 | 說文今釋 | 第1418頁,第1字 |
| 7 | 說文約注 | 第2423頁,第1字 |
| 8 | 說文探原 | 第4853頁,第1字 |
| 9 | 說文集注 | 第2089頁,第3字 |
| 10 | 說文標整 | 第258頁,第11字 |
| 11 | 標注說文 | 第408頁,第12字 |
| 12 | 說文注箋 | 第3388頁,第1字 |
| 13 | 說文詁林 | 第9791頁【補遺】第17488頁 |
| 14 | 通訓定聲 | 第1025頁,第6字 |
| 15 | 說文義證 | 第849頁【崇文】第3393頁 |
| 16 | 說文句讀 | 第1358頁 |
| 17 | 章授筆記 | 第409頁,第3字 |
| 18 | 古字詁林 | 第八冊,第598頁,第1字 |
| 19 | 古字釋要 | 第935頁,第2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