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字详情
花
花字概述
〔花〕字拼音是(huā),部首是艹部,总笔画是7画。
〔花〕字是上下结构,可拆字为“艹、化”,五行属木。
〔花〕字仓颉码是TOP,五笔是AWXB,四角号码是44214,郑码是ENRR,中文电码是5363,区位码是2708。
〔花〕字的UNICODE是U+82B1,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33457,UTF-32:000082B1,UTF-8:E8 8A B1。
〔花〕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的一级字表中,序号0665,属常用字。
〔花〕字异体字是化、芲、華、蘤、𠌶、𤾡、𤾸、𧅅。
相关推荐
汉字解释
康熙字典
卷别 :正文・申集上 部首:艸部
武英殿刻本: 第2445頁,第1字
同文書局本: 第1020頁,第21字
標點整理本: 第988頁,第19字
音《唐韻》、《集韻》、《正韻》𡘋呼瓜切,音譁。《正字通》:草木之葩也。歐陽修〈花品序〉:洛陽人稱花曰某花某花,稱牡丹則直曰花。
义又,地名。《廣州志》:南海縣有花田。
义又,姓。唐有花驚定。杜甫詩:成都猛將有花卿。《通志・氏族略》:宋有尚書郎花尹。
音又,《韻補》:音訶。棗據詩:延首觀神州,廻晴盻曲阿;芳林挺修榦,一歲再三花。
义《說文》本作華,榮也,从艸𠂹。鄭氏曰:𠂹,象華葉垂敷之形,亏象蔕萼也。《唐韻古音》:按,花字,自南北朝以上不見于書,晉以下書中閒用花字,或是後人攺易。唯《後漢書》李諧〈述身賦〉曰:樹先春而動色,草迎歲而發花。又云:肆雕章之腴旨,咀文藝之英華。花字與華𡘋用。而五經、諸子、《楚辭》、先秦兩漢之書,皆古文相傳,凡華字未有攺爲花者。考太武帝始光二年三月初造新字千餘,頒之遠近,以爲楷式,如花字之比,得非造于魏晉以下之新字乎。
注解
〔花〕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申集上,康熙部首是艸部。
〔花〕字拼音是huā,上下结构,可拆字为艹、化。
〔花〕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huā] ⑴ 植物的繁殖器官,典型的由“花托”、“花萼”、“花冠”、“雌蕊群”和“雄蕊群”组成,有各种形状和颜色,一般长得很美丽,有的有香味,凋谢后结成果实。⑵ 供观赏的植物⑶ 形状像花的东西⑷ 用花装饰的⑸ 具有条纹或图形的,不只一种颜色的⑹ 指“痘”⑺ 混杂的,不单纯的⑻ 虚伪的,用来迷惑人的⑼ 表面好看,没有实效的⑽ 模糊不清⑾ 喻事业的精华⑿ 喻女子⒀ 用掉⒁ 名目繁复的⒂ 犒赏的钱或物⒃ 某些细嫩的东西⒄ 指妓女或与妓女有关的⒅ 〔~甲〕指六十岁,如“年逾~~。”⒆ 姓。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卷别卷六下反切況于切頁碼第200頁,第1字續丁孫
𠌶
艸木華也。从𠂹亏聲。凡𠌶之屬皆从𠌶。
荂
𠌶或从艸从夸。
附注《正字通・人部》:「𠌶,華本字。隸作華,俗作花。」
附注《說文新證》:「金文𠌶,林義光《文源》以為『象一蒂五瓣之形,于聲』,高鴻縉《中國字例》以為『乃古象形文,上象蓓蕾,下象莖葉』。後加『艸』作華,《說文》分列二字,都用作部首。」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卷别卷十二反切況于反頁碼第510頁,第4行,第1字述
草木華也。從𠂹亏聲。凡𠌶之屬,皆從𠌶。
反切………頁碼第510頁,第5行,第1字述
或從艸、夸。
鍇注臣鍇按:《爾雅》:「芺、薊其實荂。薊莖頭皆有臺,名荂,荂即其實。」臣鍇以爲艸木之將生葉,先生細葉,蓊然如雁頸也。臺若今人言菜臺也。郭璞又言江東呼華爲荂。音敷。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卷别卷六下反切況于切、呼瓜切古音第五部頁碼第1096頁,第2字許惟賢第484頁,第6字
艸木華也。
段注此與下文䔢音義皆同。䔢,榮也。《釋艸》曰:䔢,荂也。䔢,荂,榮也。今字花行而𠌶廢矣。
从𠂹。亏聲。
段注況于切。五部。
凡𠌶之屬皆从𠌶。
𠌶或从艸从夸。
段注夸聲亦亏聲也。《釋艸》有此字。郭曰:今江東呼華爲荂。音敷。按今江蘇皆言花。呼瓜切。《方言》曰:華荂晠也。齊楚之閒或謂之華。或謂之荂。《吳都賦》曰:異荂䓵蘛。李善曰:荂,枯瓜切。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𠌶(名[詞]),䔢(動詞,開花也)。「華爪」或作撝。榮與華一物,故一為名詞,一為動詞。
𠌶,名詞;䔢,榮也,即開也,動詞。「為國君削瓜者華之」[一],乃撝之借。《說文》:「撝,裂也。」[一] 《禮記•曲禮上》:「為天子削瓜者副之,中以締;為國君者華之,中以裕」。鄭玄注:「華中裂之不四析也」。
𠌶字的相关索引
| # | 书籍 | 索引 |
|---|---|---|
| 1 | 汲古閣本 | 第394頁,第2字 |
| 2 | 陳昌治本 | 第507頁,第2字 |
| 3 | 黃侃手批 | 第393頁 |
| 4 | 說文校箋 | 第254頁,第5字 |
| 5 | 說文考正 | 第245頁,第6字 |
| 6 | 說文今釋 | 第873頁,第2字 |
| 7 | 說文約注 | 第1522頁,第1字 |
| 8 | 說文探原 | 第3287頁,第1字 |
| 9 | 說文集注 | 第1291頁,第1字 |
| 10 | 說文標整 | 第155頁,第4字 |
| 11 | 標注說文 | 第250頁,第13字 |
| 12 | 說文注箋 | 第2018頁,第1字 |
| 13 | 說文詁林 | 第6367頁【補遺】第16934頁 |
| 14 | 通訓定聲 | 第1678頁,第1字 |
| 15 | 說文義證 | 第526頁【崇文】第2101頁 |
| 16 | 說文句讀 | 第801頁 |
| 17 | 說文新證 | 第509頁,第1字 |
| 18 | 章授筆記 | 第264頁,第3字 |
| 19 | 古字詁林 | 第六冊,第106頁,第1字 |
| 20 | 古字釋要 | 第610頁,第2字 |
《说文解字》(大徐本)
卷别卷六下反切戶瓜切頁碼第200頁,第4字續丁孫
𦾓
異體𦻏、䔢、蕐、華、花
榮也。从艸从𠌶。凡華之屬皆从𦾓。
附注段玉裁注:「𠌶與華音義皆同。」徐灝箋:「𠌶華亦一字,而《說文》別之者,以所屬之字相從各異也。……𠌶乃古象形文,上象蓓蕾,下象莖葉,小篆變為亏耳。」高鴻縉《中國字例》:「按:字原象形,甲骨文用為祭名。秦人或加艸為意符,遂有華字。及後華借用為光華意,秦漢人乃另造荂,荂見《方言》。六朝人又另造花字。日久而華字為借意所專,荂字少用,花字遂獨行。」
蔣注《玉篇》:「花,呼瓜切,今爲華荂字。」 卷别卷十二反切呼瓜反頁碼第511頁,第2行,第1字述 鍇注臣鍇按:《爾雅》:華,荂也。木謂之華。 卷别卷六下反切戸瓜切、呼瓜切古音第五部頁碼第1097頁,第1字許惟賢第484頁,第9字 段注見《釋艸》。《艸部》曰:葩,華也。《䑞部》曰:𦨃,華榮也。按《釋艸》曰:蕍芛葟華榮。渾言之也。又曰:木謂之華。艸謂之榮。榮而實者謂之秀。榮而不實者謂之英。析言之也。引伸爲《曲禮》削瓜爲國君華之之字。又爲光華,華夏字。 从艸𠌶。 段注𠌶亦聲。此以會意包形聲也。戸瓜切。又呼瓜切。古音在五部。俗作花。其字起於北朝。 凡䔢之之屬皆从䔢。 花開之意。蘤(三國時有此)。 華,𠌶開也。動字。 华,树木开花。字形采用“艸、 始見金文。字本像花朵盛開形,戰國文字增從艸。篆文兼有?、華二字。《說文》:「?,艸木華也。从?、亏聲。」段注:「此與下文華音義皆同。華,榮也。〈釋艸〉曰:『華,荂也。華、荂,榮也。』今字花行而?廢矣。」字或體從艸、從夸。《說文》:「華,榮也。从艸?。」段注:「按,〈釋艸〉曰:『蕍、芛、葟、華,榮。』渾言之也。又曰:『木謂之華,艸謂之榮。榮而實者謂之秀,榮而不實者謂之英。』析言之也。」隸書承篆文,兼有?、華二形。楷書字形則承隸書而來。規範字作「华」。《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榮也。從艸,從𠌶。凡華之屬,皆從華。《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榮也。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白话解释
”会义。所有与華相关的字,都采用“華”作边旁。
字形解说
華字的相关索引
# 书籍 索引 1 汲古閣本 第394頁,第5字 2 陳昌治本 第507頁,第4字 3 黃侃手批 第394頁 4 說文校箋 第254頁,第7字 5 說文考正 第246頁,第2字 6 說文今釋 第874頁,第2字 7 說文約注 第1523頁,第1字 8 說文探原 第3290頁,第1字 9 說文集注 第1292頁,第1字 10 說文標整 第155頁,第6字 11 標注說文 第251頁,第2字 12 說文注箋 第2019頁,第2字 13 說文詁林 第6372頁【補遺】第16934頁 14 通訓定聲 第1682頁,第4字 15 說文義證 第527頁【崇文】第2105頁 16 說文句讀 第802頁 17 說文新證 第509頁,第2字 18 古字詁林 第六冊,第107頁,第1字 19 古字釋要 第610頁,第4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