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字详情

ㄌㄧˋ
艹部 共9画 上下结构 U+8354 CJK 基本汉字
一级汉字次常用字通用字三叠字

艹部

9画

6

12画 (荔)

上下结构

形声字

ALLL 86 、 AEEE 98

TKSS

EYYY

44427

5408

3283

U 8354

横、竖、竖、横折钩、撇、横折钩、撇、横折钩、撇

荔字概述

〔荔〕字拼音是(lì),部首是艹部,总笔画是9画

〔荔〕字是上下结构,三叠字 (含三叠字结构),可拆字为“艹、劦”,五行属木。

〔荔〕字仓颉码是TKSS,五笔是ALLL86,AEEE98,四角号码是44427,郑码是EYYY,中文电码是5408,区位码是3283

〔荔〕字的UNICODE是U+8354,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33620,UTF-32:00008354,UTF-8:E8 8D 94。

〔荔〕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一级字表中,序号1421,属次常用字

〔荔〕字异体字是𦶭

汉字解释

ㄌㄧˋ

基本解释

〔~枝〕①常绿乔木,果实球形,果实外壳有瘤状突起,熟时紫红色,果肉白色半透明,多汁,味甜美;②这种植物的果实。均亦称“离枝”、“丹荔”。

详细解释

名词
1.草名。即“马蔺” Chinese iris。又名“马荔”。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须根长而坚硬,叶片狭线形,花蓝色。花及种子可入药,叶可造纸,根可制刷子。
2.荔枝 。
litchi;
荔子(即荔枝)

康熙字典

卷别 :正文・申集上 部首:艸部

武英殿刻本: 第2469頁,第11

同文書局本: 第1031頁,第21

標點整理本: 第999頁,第17

說文》同「茘」。

注解

〔荔〕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申集上,康熙部首是艸部

〔荔〕字拼音是,上下结构,可拆字为艹、劦

〔荔〕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lì] ⑴ 〔~枝〕①常绿乔木,果实球形,果实外壳有瘤状突起,熟时紫红色,果肉白色半透明,多汁,味甜美;②这种植物的果实。均亦称“离枝”、“丹荔”。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一下反切郞計切頁碼30頁,第13

荔艸也。似蒲而小,根可作㕞。从艸劦聲。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二反切婁惠反頁碼105頁,第6行,第2

荔艸也,似蒲而小根,可作刷。從艸劦聲。

鍇注臣鍇按:《本草》:馬藺。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一下反切郞計切古音第十五部頁碼181頁,第3許惟賢79頁,第3

荔艸也。佀蒲而小。根可作刷。

段注《月令》。十一月,荔挺出。鄭云:荔挺,馬薤也。鄭以荔挺爲艸名。蔡邕《章句》云:荔佀挺。高注呂覽云:荔艸挺出。則以挺下屬。歙程氏瑶田曰:荔,今北方束其根以刮鍋。李時珍以馬帚之荓當之。誤也。按刷各本作㕞。今依《顏氏家訓》正。上文曰䓛,刷也。

从艸。劦聲。

段注郞計切。十五部。籒文作𦶭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章太炎 (近代)

荔枝,譯音字。

荔枝之荔,譯音也。

白话解释

荔,一种草。形似蒲草但比蒲草小,根可作。字形采用“艸”作边旁,“劦”是声旁。

荔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56頁,第17字
2陳昌治本第92頁,第3字
3黃侃手批第84頁
4說文校箋第41頁,第17字
5說文考正第35頁,第6字
6說文今釋第125頁,第3字
7說文約注第243頁,第3字
8說文探原第607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194頁,第3字
10說文標整第23頁,第29字
11標注說文第41頁,第13字
12說文注箋第339頁,第1字
13說文詁林第1887頁【補遺】第16262頁
14通訓定聲第569頁,第4字
15說文義證第104頁【崇文】第413頁
16說文句讀第124頁
17章授筆記第52頁,第1字
18古字詁林第一冊,第566頁,第2字
19古字釋要第95頁,第1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