莼字详情

chúnㄔㄨㄣˊ
艹部 共10画 上下结构 U+83BC CJK 基本汉字
二级汉字通用字

艹部

10画

7

16画 (蒓)17画 (蓴)

上下结构

形声字

AXGN

TVMU

EZHZ

44117

5573

6127

U 83BC

横、竖、竖、撇折、撇折、提、横、竖折/竖弯、竖、竖弯钩

莼字概述

〔莼〕字拼音是(chún),部首是艹部,总笔画是10画

〔莼〕字是上下结构,可拆字为“艹、纯”或“、纯”,五行属木。

〔莼〕字仓颉码是TVMU,五笔是AXGN,四角号码是44117,郑码是EZHZ,中文电码是5573,区位码是6127

〔莼〕字的UNICODE是U+83BC,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33724,UTF-32:000083BC,UTF-8:E8 8E BC。

〔莼〕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二级字表中,序号4446

〔莼〕字异体字是

汉字解释

chúnㄔㄨㄣˊ

基本解释

〔~菜〕多年生水草,浮在水面,叶子椭圆形,开暗红色花。茎和叶背面都有黏液,可食。简称“”。

详细解释

名词
莼菜。亦名“水葵” water shield。一种水生植物,飘浮叶的上面呈橄榄绿色,下面红色,所有水下部分都有一层凝结胶质覆盖 【漢典】。

康熙字典

卷别 :正文・申集上 部首:艸部

武英殿刻本: 第2506頁,第6

同文書局本: 第1048頁,第4

標點整理本: 第1016頁,第64

唐韻》:常倫切,音純 —— 水葵也。集韻》:通作蓴。

注解

〔蒓〕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申集上,康熙部首是艸部

〔蒓〕字拼音是chún,上下结构,可拆字为艹、純

〔蒓〕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chún] ⑴ 蒓菜,又作“蓴菜”,亦名“水葵”。睡蓮科。多年生水草。嫩葉滑軟,供食用。《集韻•諄韻》:“蒓,水葵。通作蓴。”

卷别 :正文・申集上 部首:艸部

武英殿刻本: 第2516頁,第12

同文書局本: 第1052頁,第29

標點整理本: 第1021頁,第38

唐韻》:常倫切;《集韻》、《正韻》:殊倫切,𡘋音純。類篇》:蓴菜。韻會》:水葵也。陸佃云:蓴逐水而性滑,故亦謂之淳菜。綱目集覽》:蓴生水中,葉似鳧葵,採莖可噉,三月至八月,莖細如釵股,名曰絲蓴;九月至十月漸粗,在泥中,名曰瑰蓴。顏氏家訓》:梁世有蔡朗,諱純,既不涉學,遂呼蓴爲露葵。

亦作蒓。見蒓字註。

又,《說文》:蒲叢也。

又,《類篇》:徒官切,音團 —— 草叢生貌。

注解

〔蓴〕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申集上,康熙部首是艸部

〔蓴〕字是多音字,拼音是chún、tuán,上下结构,可拆字为艹、專

〔蓴〕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chún] ⑴ 蓴菜。睡蓮科。多年生水生草本。葉片橢圓形,浮於水面。花小,暗紅色。夏釆嫩葉作蔬菜。《世説新語•言語》:“有千里蓴羹,但未下鹽豉耳。” [tuán] ⑴ 蒲叢,也指蒲穗。《廣雅•釋草》:“蒲穗謂之蓴。”⑵ 草叢生。《集韻•桓韻》:“蓴,艸叢生。”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中没收录字头“”,请参考“”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一下反切常倫切頁碼28頁,第24

異體

蓴蒲叢也。从艸專聲。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二反切是倫反頁碼101頁,第4行,第1

蓴蒲叢也。從艸、尃。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一下反切常倫切古音第十四部頁碼171頁,第3許惟賢75頁,第1

蓴蒲叢也。

段注《本艸圖經》引《西京襍記》曰:太液池邊皆是彫胡,紫籜,綠節,蒲叢之類。《廣雅・釋艸》曰:蒲穗謂之蓴。大丸切。謝靈運詩。新蒲含紫茸。亦謂蒲穗。

从艸。專聲。

段注當從《集韵》徒官切。十四部。鉉本常倫切。此蒓絲字。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章太炎 (近代)

今又作「䖂」。

蓴無,係借為「䖂」。

蓴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53頁,第9字
2陳昌治本第87頁,第1字
3黃侃手批第81頁
4說文校箋第39頁,第4字
5說文考正第32頁,第13字
6說文今釋第117頁,第2字
7說文約注第227頁,第1字
8說文探原第562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181頁,第1字
10說文標整第22頁,第14字
11標注說文第38頁,第14字
12說文注箋第319頁,第1字
13說文詁林第1834頁【補遺】第16255頁
14通訓定聲第3030頁,第1字
15說文義證第98頁【崇文】第389頁
16說文句讀第116頁
17章授筆記第50頁,第3字
18古字詁林第一冊,第534頁,第1字
19古字釋要第89頁,第1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