蓟字详情

ㄐㄧˋ
艹部 共13画 上下结构 U+84DF CJK 基本汉字
二级汉字通用字

艹部

13画

10

19画 (薊)

上下结构

形声字

AQGJ

TNMN

ERKD

44120

5636

2827

U 84DF

横、竖、竖、撇、横撇/横钩、竖、横折、横、竖、横、提、竖、竖钩

蓟字概述

〔蓟〕字拼音是(jì),部首是艹部,总笔画是13画

〔蓟〕字是上下结构,可拆字为“艹、𬶀”或“𬶀”,五行属木。

〔蓟〕字造字法是形声。从艸,魝 jiè声。本义是蓟属植物的泛称。

〔蓟〕字仓颉码是TNMN,五笔是AQGJ,四角号码是44120,郑码是ERKD,中文电码是5636,区位码是2827

〔蓟〕字的UNICODE是U+84DF,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34015,UTF-32:000084DF,UTF-8:E8 93 9F。

〔蓟〕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二级字表中,序号5380

〔蓟〕字异体字是𦮯

汉字解释

ㄐㄧˋ

基本解释

多年生草本植物,花紫色,可入药,亦称“大蓟”。

详细解释

名词
1.形声。从艸,魝 jiè声。本义:蓟属植物的泛称。
2.同本义 thistle。多年生直立草本。有大蓟和小蓟两种。茎和叶有刺和白色软毛,初夏开紫红色花。全草供药用。嫩茎叶可食用或作饲料。
罗平蓟;贡山蓟。
3.古州名 Ji prefecture。唐开元十八年置。治所在渔阳(今天津市蓟县)
4.古县名。
Ji county;
5.蓟县。秦置。治所在今北京城西南。
6.县名。在天津市北部,邻接北京市和河北省。秦置无终县,隋改渔阳县,明入蓟州,1913年改为蓟县。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中没收录字头“”,请参考“”字。

卷别 :正文・申集上 部首:艸部

武英殿刻本: 第2534頁,第12

同文書局本: 第1060頁,第24

標點整理本: 第1030頁,第23

唐韻》:古誼切;《集韻》、《正韻》:吉詣切,𡘋音計。說文》:芺也。爾雅・釋草》:芺薊。【疏】薊生山中者名术,其生平地,而肥大於衆者名楊枹,薊今呼爲馬薊。

又,地名。禮・樂記》:封黃帝之後于薊。【註】今涿郡薊縣。

又,姓。神仙傳》:薊子訓,齊人。

五經文字》:从角者譌。

注解

〔薊〕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申集上,康熙部首是艸部

〔薊〕字拼音是,上下结构,可拆字为艹、魝

〔薊〕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jì] ⑴ 多年生草本植物,花紫色,可入藥,亦稱“大薊”。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中没收录字头“”,请参考“”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一下反切古詣切頁碼18頁,第17

薊芺也。从艸魝聲。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二反切己惠反頁碼71頁,第3行,第1

薊芺也。從艸魝聲。

鍇注臣鍇按:《爾雅》:「芺薊其實荂然,則薊芺之屬即今刺薊。」是。又术一名山薊,其形相似,但華別,似杜鵑而青紫耳。又有楊枹薊,一名馬薊,似薊而肥大,一名赤木也。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一下反切古詣切古音第十五部頁碼103頁,第2許惟賢44頁,第10

薊芺也。

段注《釋艸》曰:芺,薊,其實荂。郭云:芺似薊。許以芺釋薊。則爲一物。而芺字又不類列於此。未聞。

从艸。魝聲。

段注古詣切。十五部。

薊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33頁,第14字
2陳昌治本第56頁,第1字
3黃侃手批第62頁
4說文校箋第23頁,第9字
5說文考正第20頁,第8字
6說文今釋第69頁,第2字
7說文約注第124頁,第4字
8說文探原第308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104頁,第5字
10說文標整第13頁,第17字
11標注說文第21頁,第13字
12說文注箋第196頁,第4字
13說文詁林第1517頁【補遺】第16211頁
14通訓定聲第2702頁,第4字
15說文義證第58頁【崇文】第229頁
16說文句讀第66頁
17古字詁林第一冊,第404頁,第2字
18古字釋要第67頁,第1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