號字详情
號
號字概述
〔號〕字是多音字,拼音是(hào、háo),部首是虍部,总笔画是13画。
〔號〕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号、虎”。
〔號〕字造字法是會意。从虎,从號。“號”亦兼表讀音。本义是大聲喊叫。
〔號〕字仓颉码是RSYPU RSYPN,五笔是KGNM86,KGNW98,四角号码是61217,郑码是JAZI。
〔號〕字的UNICODE是U+865F,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34399,UTF-32:0000865F,UTF-8:E8 99 9F。
〔號〕字异体字是号、嚎、虠、諕、譹、𠳯、𤀃。
相关推荐
汉字解释
康熙字典
卷别 :正文・申集中 部首:虍部
武英殿刻本: 第2574頁,第4字
同文書局本: 第1074頁,第29字
標點整理本: 第1047頁,第26字
音《唐韻》、《正韻》:胡刀切;《集韻》:乎刀切,𡘋音豪 —— 大呼也。《詩・大雅》:式號式呼。〈小雅〉:載號載呶。【傳】號呶,號呼讙呶也。
义又,哭也。《易・同人》:先號咷而後笑。〈周語〉:夫婦哀其夜號也,而取之以逃于褒。
义又,雞鳴也。《晉書・律歷志》:雞始三號。
音又,《廣韻》:胡到切,音号 —— 名號也。《公羊》〔疏〕:春秋貴賤不嫌同「號」。【註】通同號稱也。《白虎通》:《春秋傳》曰:王者受命于王,必擇天下之美號以爲號也。《周禮・春官・大祝》:掌辨六號。【註】號謂尊其名,更爲美稱。又,〈夏官・大司馬〉家以號名。【註】鄕遂之屬謂之名,家之屬謂之號。又,〈冢人〉詔其號。【註】謂諡號。
义又,號令也。《易・渙卦》:渙汗其大號。
义又,號召也。〈齊語〉:使周游四方,以號召天下之賢土。
音又,叶胡溝切。皮日休〈悼賈文〉:臨汨羅之漾漾兮,想懷沙之幽憂;森樛羅以蓊鬰兮,時逬狖以相號。
义《集韻》本作号,又作唬。
音毛氏曰:从口、从丂,丂音考,俗从[⿱口𠀁],非。又作
,𡘋俗字。
注解
〔號〕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申集中,康熙部首是虍部。
〔號〕字是多音字,拼音是hào、háo,左右结构,可拆字为号、虎。
〔號〕字造字法是會意。从虎,从號。“號”亦兼表讀音。本义是大聲喊叫。
〔號〕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hào] ⑴ 名稱⑵ 舊指名和字以外的別號⑶ 記號,標誌⑷ 排定的次序或等級⑸ 揚言,宣稱⑹ 指某種人員⑺ 標上記號⑻ 號令,命令⑼ 軍隊或樂隊裏所用的西式喇叭⑽ 量詞,用於人數㈡ [háo] ⑴ 拖長聲音大聲呼叫⑵ 大聲哭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卷别卷五上反切乎刀切頁碼第151頁,第11字續丁孫
號
呼也。从号从虎。
附注段玉裁注:「嗁号聲高,故从号;虎哮聲厲,故从虎。号亦聲。」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卷别卷九反切行高反頁碼第386頁,第1行,第1字述
呼也。從号虎聲。
鍇注臣鍇按:《詩》曰:「誰之永號。」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卷别卷五上反切乎刀切古音第五部頁碼第815頁,第2字許惟賢第362頁,第6字
嘑也。
段注嘑各本作呼。今正。呼,外息也。與嘑義別。《口部》曰:嘑,號也。此二字互訓之證也。《釋言》曰:號,謼也。《魏風》傳曰:號,呼也。以《說文》律之。謼呼皆假借字。號嘑者,如今云高叫也。引伸爲名號,爲號令。
从号。从虎。
段注嗁号聲高。故从号。虎哮聲厲。故从虎。号亦聲。乎刀切。亦去聲。二部。
字形解说
此字始見戰國文字,與篆文構形相同,皆從号、從虎。《說文‧号部》:「呼也。从号、从虎。」從号,表示與大聲呼叫相關;從虎,表示「呼號」之聲,猶如老虎之厲聲咆哮,本義為大聲呼喊。在六書中屬於異文會意。規範字作「号」。
號字的相关索引
| # | 书籍 | 索引 |
|---|---|---|
| 1 | 汲古閣本 | 第300頁,第6字 |
| 2 | 陳昌治本 | 第399頁,第2字 |
| 3 | 黃侃手批 | 第309頁 |
| 4 | 說文校箋 | 第198頁,第6字 |
| 5 | 說文考正 | 第189頁,第2字 |
| 6 | 說文今釋 | 第675頁,第1字 |
| 7 | 說文約注 | 第1186頁,第2字 |
| 8 | 說文探原 | 第2702頁,第1字 |
| 9 | 說文集注 | 第988頁,第1字 |
| 10 | 說文標整 | 第120頁,第12字 |
| 11 | 標注說文 | 第196頁,第4字 |
| 12 | 說文注箋 | 第1560頁,第1字 |
| 13 | 說文詁林 | 第5083頁【補遺】第16748頁 |
| 14 | 通訓定聲 | 第1231頁,第4字 |
| 15 | 說文義證 | 第406頁【崇文】第1621頁 |
| 16 | 說文句讀 | 第601頁 |
| 17 | 說文新證 | 第394頁,第1字 |
| 18 | 古字詁林 | 第五冊,第52頁,第1字 |
| 19 | 古字釋要 | 第487頁,第5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