衷字详情
衷
衷字概述
〔衷〕字拼音是(zhōng),部首是衣部,总笔画是10画。
〔衷〕字是上中下结构,可拆字为“亠、中、𧘇”或“衣、中”,五行属火。
〔衷〕字造字法是形声。从衣。中声。本义是贴身的内衣。
〔衷〕字仓颉码是JLHV YLHV,五笔是YKHE,四角号码是00732,郑码是SJIR,中文电码是5907,区位码是5452。
〔衷〕字的UNICODE是U+8877,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34935,UTF-32:00008877,UTF-8:E8 A1 B7。
〔衷〕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的一级字表中,序号2020,属次常用字。
相关推荐
汉字解释
康熙字典
卷别 :正文・申集下 部首:衣部
武英殿刻本: 第2666頁,第5字
同文書局本: 第1112頁,第28字
標點整理本: 第1087頁,第27字
音《唐韻》:陟弓切;《集韻》、《韻會》、《正韻》:陟隆切,𡘋音中。《玉篇》:善也。《書・湯誥》:惟皇上帝,降衷于下民。《左傳・昭二十二年》:無亢不衷,以獎亂人。
义又,中也。〈周語〉:國之將興,其君齊明、衷正、精潔、惠和。
义又,《韻會》:誠也。《左傳・昭十六年》:發命之不衷。
义又,通也。《左傳・莊六年》:必度于本末而後立衷焉。
义又,《增韻》:方寸所蘊也。
义又,《說文》:裏褻衣也。《左傳・宣九年》:陳靈公與孔寧、儀行父通于夏姬,皆衷其衵服。
义又,姓。《正字通》:漢哀帝之後衷愉仕唐攺姓哀。
音又,《廣韻》:陟仲切,中去聲 —— 當也。《韻會》:折衷,平也。《史記・孔子世家》:折衷于夫子。【註】折,斷也;衷,當也。
义又,《後漢・梁統傳》:爰制百姓于冊之衷㊟〔「冊」當為「𠛬」字之訛。本作:爰制百姓于𠛬之衷〕。【註】不輕不重也。通作中。《前漢・貢禹傳》「微夫子之言,則無所折中」㊟〔本作:微孔子之言,亡所折中〕,亦讀作平聲。
义《六書正譌》:俗作𠂻,非。
卷目:考證・申集下 部首:衣部
愛日堂藏本: 第649頁,第2字
同文書局本: 第1669頁,第27字
《後漢・梁統傳》爰制百姓于冊之衷。〔註〕不輕不重也。
謹照原文冊改𠛬。不輕不重也卽原傳正文非註文。註字改衷字。
注解
〔衷〕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申集下,康熙部首是衣部。
〔衷〕字拼音是zhōng,上中下结构,可拆字为衣、中。
〔衷〕字造字法是形声。从衣。中声。本义是贴身的内衣。
〔衷〕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zhōng] ⑴ 内心⑵ 福,善:“降~于下民”。⑶ 正中不偏⑷ 贴身的内衣。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卷别卷八上反切陟弓切頁碼第273頁,第16字續丁孫
衷
裏䙝衣。从衣中聲。《春秋傳》曰:「皆衷其衵服。」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卷别卷十六反切珍蒙反頁碼第701頁,第1行,第1字述
裏褻衣。從衣中聲。《春秋傳》曰:「衷其衵服。」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卷别卷八上反切陟弓切古音第四部頁碼第1577頁,第5字許惟賢第691頁,第7字
裏褻衣。
段注褻衣有在外者。衷則在內者也。引伸爲折衷。假借爲中字。
从衣。中聲。
段注陟弓切。九部。
《春秋傳》曰:皆衷其衵服。
段注宣九年《左傳》文。
白话解释
衷,里面贴身穿的内衣。字形采用“衣”作边旁,采用“中”作声旁。《春秋左传》上说:“陈灵公与孔宁、仪行父都穿着夏姬天天穿 的汗衣。”
字形解说
此字始見於篆文。形構從衣、中聲。從衣,表示與衣服相關;中聲,表示音讀,也表示穿在外衣之中的意思。隸變作,楷書作衷。在六書中屬於形聲兼會意。
衷字的相关索引
| # | 书籍 | 索引 |
|---|---|---|
| 1 | 汲古閣本 | 第538頁,第12字 |
| 2 | 陳昌治本 | 第688頁,第5字 |
| 3 | 黃侃手批 | 第523頁 |
| 4 | 說文校箋 | 第351頁,第6字 |
| 5 | 說文考正 | 第332頁,第2字 |
| 6 | 說文今釋 | 第1197頁,第5字 |
| 7 | 說文約注 | 第2049頁,第1字 |
| 8 | 說文探原 | 第4196頁,第1字 |
| 9 | 說文集注 | 第1769頁,第2字 |
| 10 | 說文標整 | 第213頁,第29字 |
| 11 | 標注說文 | 第343頁,第4字 |
| 12 | 說文注箋 | 第2842頁,第1字 |
| 13 | 說文詁林 | 第8436頁【補遺】第17263頁 |
| 14 | 通訓定聲 | 第146頁,第1字 |
| 15 | 說文義證 | 第723頁【崇文】第2889頁 |
| 16 | 說文句讀 | 第1127頁 |
| 17 | 古字詁林 | 第七冊,第606頁,第1字 |
| 18 | 古字釋要 | 第804頁,第6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