踵字详情
踵
踵字概述
〔踵〕字拼音是(zhǒng),部首是足部,总笔画是16画。
〔踵〕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𧾷、重”,五行属火。
〔踵〕字造字法是形声。从足,重声。本义是追逐。
〔踵〕字仓颉码是RMHJG,五笔是KHTF,四角号码是62115,郑码是JIKB,中文电码是6446,区位码是8564。
〔踵〕字的UNICODE是U+8E35,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36405,UTF-32:00008E35,UTF-8:E8 B8 B5。
〔踵〕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的二级字表中,序号6093。
〔踵〕字异体字是㣫、徸、歱、𣦟。
相关推荐
汉字解释
康熙字典
卷别 :正文・酉集中 部首:足部
武英殿刻本: 第2939頁,第13字
同文書局本: 第1229頁,第22字
標點整理本: 第1208頁,第31字
音《唐韻》:之隴切;《集韻》、《韻會》:主勇切,𡘋音腫。《說文》:追也,一曰往來之貌。《釋名》:踵,鍾也;鍾,聚也 —— 上體之所鍾聚也。《玉篇》:足後。《集韻》本作𣦟。《禮・曲禮》:車輪曳踵。【疏】踵,脚後也。《左傳・昭二十四年》:吳踵楚。【註】躡楚踵跡。《莊子・讓王篇》:納履而踵決。《淮南子・地形訓》:北有跂踵民。【註】跂踵,踵不至地,以五指行。
义又,《孟子》:踵門而吿文公。【趙岐註】踵,至也。
义又,因也。《前漢・𠛬法志》:踵秦而置材官於郡國。【註】踵,因也。
义又,接也。《前漢・霍去病傳》:踵軍數十萬。【註】踵,接也。
义又,頻也。《莊子・德充符》:踵見仲尼。【註】踵,頻也。
义又,繼也。屈原〈離騷〉:及前王之踵武。【註】踵,繼也。
音又,《集韻》:朱用切,音種 —— 躘踵,不能行貌。或作偅。
注解
〔踵〕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酉集中,康熙部首是足部。
〔踵〕字拼音是zhǒng,左右结构,可拆字为𧾷、重。
〔踵〕字造字法是形声。从足,重声。本义是追逐。
〔踵〕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zhǒng] ⑴ 脚后跟⑵ 走到⑶ 追随,继承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卷别卷二下反切之隴切頁碼第61頁,第9字續丁孫
踵
追也。从足𡍺聲。一曰往來皃。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卷别卷四反切之甬反頁碼第175頁,第2行,第1字述
追也。從足重聲。一曰往來皃。
鍇注臣鍇曰:「猶言繼踵也。」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卷别卷二下反切之隴切古音第九部頁碼第327頁,第5字許惟賢第146頁,第13字
追也。
段注與《止部》歱別。
从足。重聲。
段注之隴切。九部。
一曰往來皃。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足跟當作歱。
白话解释
踵,脚跟。字形采用“止”作边旁,采用“重”作声旁。
踵字的相关索引
| # | 书籍 | 索引 |
|---|---|---|
| 1 | 汲古閣本 | 第119頁,第16字 |
| 2 | 陳昌治本 | 第176頁,第3字 |
| 3 | 黃侃手批 | 第144頁 |
| 4 | 說文校箋 | 第84頁,第10字 |
| 5 | 說文考正 | 第79頁,第20字 |
| 6 | 說文今釋 | 第273頁,第6字 |
| 7 | 說文約注 | 第473頁,第2字 |
| 8 | 說文探原 | 第1157頁,第1字 |
| 9 | 說文集注 | 第412頁,第3字 |
| 10 | 說文標整 | 第49頁,第14字 |
| 11 | 標注說文 | 第85頁,第1字 |
| 12 | 說文注箋 | 第634頁,第1字 |
| 13 | 說文詁林 | 第2731頁【補遺】第16394頁 |
| 14 | 通訓定聲 | 第121頁,第3字 |
| 15 | 說文義證 | 第176頁【崇文】第701頁 |
| 16 | 說文句讀 | 第239頁 |
| 17 | 章授筆記 | 第95頁,第4字 |
| 18 | 古字詁林 | 第二冊,第589頁,第3字 |
| 19 | 古字釋要 | 第226頁,第4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