誦字详情

sòngㄙㄨㄥˋ
言部 共14画 左右结构 U+8AA6 CJK 基本汉字

言部

14画

7

14画 (誦)

左右结构

YCEH

YRNIB

SXLD

07627

U 8AA6

点、横、横、横、竖、横折、横、横撇/横钩、点、竖、横折钩、横、横、竖

誦字概述

〔誦〕字拼音是(sòng),部首是言部,总笔画是14画

〔誦〕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言、甬”或“訁、甬”。

〔誦〕字仓颉码是YRNIB,五笔是YCEH,四角号码是07627,郑码是SXLD

〔誦〕字的UNICODE是U+8AA6,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35494,UTF-32:00008AA6,UTF-8:E8 AA A6。

〔誦〕字异体字是

汉字解释

sòngㄙㄨㄥˋ

基本解释

见“”。

康熙字典

卷别 :正文・酉集上 部首:言部

武英殿刻本: 第2782頁,第2

同文書局本: 第1164頁,第2

標點整理本: 第1138頁,第17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𡘋似用切,音頌。說文》:諷也。【徐曰】臨文爲誦。誦,從也,以口從其文也。廣韻》:讀誦也。周禮・春官・大司樂》:以樂語敎國子,興道諷誦言語。【註】倍文曰諷,以聲節之曰誦。詩・大雅》:誦言如醉。禮・文王世子》:春誦夏絃。史記・儒林傳》:兒寬行常帶經,止息則誦習之。

又,《廣雅》:論也、言也。韓非子・難言篇》:時稱《》、《》,道法往古,則見以爲誦。【註】誦,說舊事也。王融〈策秀才文〉:進講誦志,以沃朕心。【註】誦,言也。

又,《正字通》:怨謗亦曰誦。左傳・襄四年》:臧紇侵邾,敗于狐駘,國人誦之。又,〈晉語〉:惠公入,而背內外之賂。與人誦之,皆怨辭也。

又,官名。周禮・地官》誦訓。【鄭註】能訓說四方所誦習,及人所作爲久時事。

又,鳥名。山海經》:開明南有誦鳥。

又,通作訟。詳訟字註。

又,叶侯容切,音慵。詩・小雅》:家父作誦,以究王訩。

又,叶牆容切,音從。楚辭・九辯》:欲循道而平驅兮,又未知其所從;然中路而迷惑兮,自壓按而學誦。

注解

〔誦〕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酉集上,康熙部首是言部

〔誦〕字拼音是sòng,左右结构,可拆字为訁、甬

〔誦〕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sòng] ⑴ 见“诵”。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三上反切似用切頁碼69頁,第19

誦諷也。从言甬聲。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五反切似共反頁碼195頁,第3行,第1

誦諷也。從言甬聲。

鍇注臣鍇以爲臨文爲誦。誦,從也,以口從其文也。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三上反切似用切古音第九部頁碼360頁,第1許惟賢162頁,第1

誦諷也。从言。甬聲。

段注似用切。九部。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章太炎 (近代)

有聲調曰誦。

有聲調曰誦。

白话解释

诵,朗读。字形采用“言”作边旁,采用“甬”作声旁。

字形解说

此字始見於篆文。篆文從言、甬聲,隸書、楷書同。字從「言」為義符,表示是與言語有關的動作;從「甬」為聲符,不兼義,依《說文》,「甬」字本義為「艸木華甬甬然也」,意思是草木開花興盛的樣子,此義與「誦」無關,因此不兼義。在六書中屬於形聲。

誦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138頁,第1字
2陳昌治本第195頁,第7字
3黃侃手批第158頁
4說文校箋第93頁,第13字
5說文考正第88頁,第19字
6說文今釋第306頁,第5字
7說文約注第529頁,第1字
8說文探原第1261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459頁,第2字
10說文標整第56頁,第17字
11標注說文第93頁,第17字
12說文注箋第703頁,第1字
13說文詁林第2912頁【補遺】第16426頁
14通訓定聲第150頁,第2字
15說文義證第192頁【崇文】第765頁
16說文句讀第268頁
17章授筆記第103頁,第3字
18古字詁林第二冊,第732頁,第1字
19古字釋要第251頁,第5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