譟字详情

𭗱

zàoㄗㄠˋ
言部 共20画 左右结构 U+8B5F CJK 基本汉字

言部

20画

13

20画 (譟)

左右结构

YKKS

YRRRD

SJJF

06694

U 8B5F

点、横、横、横、竖、横折、横、竖、横折、横、竖、横折、横、竖、横折、横、横、竖、撇、捺

譟字概述

〔譟〕字拼音是(zào),部首是言部,总笔画是20画

〔譟〕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言、喿”或“訁、喿”。

〔譟〕字仓颉码是YRRRD,五笔是YKKS,四角号码是06694,郑码是SJJF

〔譟〕字的UNICODE是U+8B5F,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35679,UTF-32:00008B5F,UTF-8:E8 AD 9F。

〔譟〕字异体字是

汉字解释

zàoㄗㄠˋ

基本解释

同“”。

详细解释

动词
1.欢呼 hail; cheer?
齐人鼓譟而起。 —— 《谷梁传·定公十年》。注:“群呼曰譟。”车徒皆譟。 —— 《周礼·夏官·大司马》
譟声(呼噪之声);譟哗(呼噪喧哗)
2.同“”。叫嚷;喧闹。
shout; clamor; make a noise;
王使妇人不帏而譟之。 —— 《国语·郑语》既济,魏人譟而还。 —— 《左传·文公十三年》
譟聚(喧嚣群集);譟扰(喧嚷搅扰);譟叫(高声喊叫);譟言(高声喧哗)
3.众口传诵 。
be on everybody' s lips;
譟口(众口传诵)

康熙字典

卷别 :正文・酉集上 部首:言部

武英殿刻本: 第2824頁,第6

同文書局本: 第1182頁,第19

標點整理本: 第1157頁,第16

唐韻》:蘇到切;《集韻》、《韻會》、《正韻》:先到切,𡘋掃去聲。說文》:擾也。玉篇》:羣呼煩擾也。增韻》:聒也。左傳・文十三年》:魏人譟而還。榖梁傳・定十年》:齊人鼓譟而起。【註】羣呼曰譟。周禮・夏官・大司馬》:車徒皆譟。【鄭註】讙也,亦謂喜也。

又,《集韻》、《類篇𡘋倉刀切,音操 —— 聲也。又,揚子《方言》:譟、諻,音也。

字彙》同「噪」。

注解

〔譟〕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酉集上,康熙部首是言部

〔譟〕字拼音是zào,左右结构,可拆字为訁、喿

〔譟〕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zào] ⑴ 同“噪”。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三上反切蘇到切頁碼74頁,第21

譟擾也。从言喿聲。

附注按:《一切經音義》卷二十引作「擾耳也」,卷二十二引作「擾耳孔也」。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五反切斯奧反頁碼204頁,第4行,第1

譟擾也。從言喿聲。

鍇注臣鍇曰:「前史云『師皷譟』是也。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三上反切穌到切古音第二部頁碼393頁,第4許惟賢177頁,第8

譟擾也。

段注《手部》曰:擾,煩也。

从言。喿聲。

段注穌到切。二部。

譟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148頁,第14字
2陳昌治本第213頁,第1字
3黃侃手批第169頁
4說文校箋第102頁,第14字
5說文考正第96頁,第5字
6說文今釋第339頁,第6字
7說文約注第594頁,第3字
8說文探原第1375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505頁,第3字
10說文標整第61頁,第13字
11標注說文第103頁,第6字
12說文注箋第770頁,第2字
13說文詁林第3089頁
14通訓定聲第1258頁,第1字
15說文義證第211頁【崇文】第841頁
16說文句讀第294頁
17古字詁林第三冊,第92頁,第1字
18古字釋要第268頁,第4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