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字详情
记
记字概述
〔记〕字拼音是(jì),部首是讠部,总笔画是5画。
〔记〕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讠、己”,五行属木。
〔记〕字造字法是形声。从言,己声。本义是记住。
〔记〕字仓颉码是IVSU,五笔是YNN,四角号码是37717,郑码是SYY,中文电码是6068,区位码是2839。
〔记〕字的UNICODE是U+8BB0,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35760,UTF-32:00008BB0,UTF-8:E8 AE B0。
〔记〕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的一级字表中,序号0323,属常用字。
〔记〕字反义词是忘,异体字是記、𧪄。
相关推荐
汉字解释
康熙字典
卷别 :正文・酉集上 部首:言部
武英殿刻本: 第2748頁,第3字
同文書局本: 第1149頁,第2字
標點整理本: 第1124頁,第1字
音《唐韻》、《集韻》、《韻會》𡘋居吏切,音冀。《說文》:疏也。【徐曰】謂一一分別記之也。《博雅》:識也。《釋名》:紀也。《玉篇》:錄也。《廣韻》:志也。《書・益稷》:撻以記之。【傳】使記識其過也。《禮・王制》:太史典禮執𥳑記。【註】國有禮事,則豫執𥳑策,記載所當行之禮儀。《唐書・于志寧傳》:左有記言之史,右有記事之官。《關尹子・五鑑篇》:昔遊再到,記憶宛然。
义又,《博雅》:書也。《前漢・蕭望之傳》:待詔鄭朋,奏記于蕭望之。【註】記,書也。奏記自朋始。《文心雕龍》:後漢始有公府奏記,記之言志,進已志也㊟〔「進已志也」之「已」,應為「己」字形訛。本作:進己志也〕。
义又,《正字通》:文符也。《後漢・鍾離意傳》:少爲郡督郵,時部縣亭長有受人酒禮者,府下記案考之,意封還記,太守甚賢之。
义又,官名。《後漢・百官志》:記室令史,主上表章,報書記。
义又,與其通。《字彙補》:助語辭。《詩・王風》:彼其之子。【箋】其,或作記,或作已㊟〔「或作已」之「已」,應為「己」字形訛。本作:或作己〕,讀聲相似。
音又,叶苟起切,音几。崔琰〈述初賦〉:望高密以亟征,戾衡門而造止;覿游夏之峩峩,聽大猷之篇記。一說本作紀,紀與止叶,譌作記。
注解
〔記〕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酉集上,康熙部首是言部。
〔記〕字拼音是jì,左右结构,可拆字为訁、己。
〔記〕字造字法是形聲。从言,己聲。本义是記住。
〔記〕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jì] ⑴ 把印象保持在腦子裏⑵ 把事物寫下來⑶ 記載事物的書冊或文字⑷ 符號,標識( zhì )⑸ 古時的一種公文⑹ 皮膚上的生下來就有的深色斑⑺ 量詞,指打一下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卷别卷三上反切居吏切頁碼第71頁,第30字續丁孫
記
疏也。从言己聲。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卷别卷五反切居意反頁碼第202頁,第3行,第2字述
疏也。從言己聲。
鍇注臣鍇曰:「疏謂一一分別記之也。」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卷别卷三上反切居吏切古音第一部頁碼第377頁,第2字許惟賢第169頁,第8字
疋也。
段注疋各本作疏。今正。《疋部》曰:一曰疋,記也。此疋記二字轉注也。疋今字作疏。謂分疏而識之也。《廣雅》曰:註紀疏記學栞志識也。按晉唐人作註記字。註從言不從水。不與傳注字同。
从言。己聲。
段注居吏切。一部。
白话解释
记,标注。字形采用“言”作边旁,采用“已”作声旁。
字形解说
金文從言、己聲。篆文、隸書、楷書同。「記」字本義為載錄,載錄要用語言文字,因此從「言」表義;從「己」聲可能兼義,依《說文》,「己」字本義為「中宮也。象萬物辟藏絀形也」,這個字義不容易明瞭,和「記」沒有關係。但是古文字學家多半以為「己」字本義為像以繩子類的東西綁縛,引申為綱紀,以言語載錄一定要有條理綱紀,因此「記」從「己」聲可以有兼義的功能。在六書中屬於形聲。
記字的相关索引
| # | 书籍 | 索引 |
|---|---|---|
| 1 | 汲古閣本 | 第142頁,第16字 |
| 2 | 陳昌治本 | 第203頁,第6字 |
| 3 | 黃侃手批 | 第163頁 |
| 4 | 說文校箋 | 第97頁,第17字 |
| 5 | 說文考正 | 第92頁,第5字 |
| 6 | 說文今釋 | 第322頁,第6字 |
| 7 | 說文約注 | 第563頁,第2字 |
| 8 | 說文探原 | 第1315頁,第1字 |
| 9 | 說文集注 | 第482頁,第1字 |
| 10 | 說文標整 | 第58頁,第24字 |
| 11 | 標注說文 | 第98頁,第5字 |
| 12 | 說文注箋 | 第735頁,第2字 |
| 13 | 說文詁林 | 第3002頁【補遺】第16441頁 |
| 14 | 通訓定聲 | 第699頁,第2字 |
| 15 | 說文義證 | 第201頁【崇文】第801頁 |
| 16 | 說文句讀 | 第280頁 |
| 17 | 古字詁林 | 第三冊,第44頁,第2字 |
| 18 | 古字釋要 | 第260頁,第3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