豾字详情

𭗱

ㄆㄧ
豸部 共12画 左右结构 U+8C7E CJK 基本汉字

豸部

12画

5

12画 (豾)

左右结构

EEGG 86 、 EDHG 98

BHMFM

PQGA

21219

U 8C7E

撇、点、点、撇、弯钩、撇、撇、横、撇、竖、点、横

豾字概述

〔豾〕字拼音是(pī),部首是豸部,总笔画是12画

〔豾〕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豸、丕”。

〔豾〕字仓颉码是BHMFM,五笔是EEGG86,EDHG98,四角号码是21219,郑码是PQGA

〔豾〕字的UNICODE是U+8C7E,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35966,UTF-32:00008C7E,UTF-8:E8 B1 BE。

〔豾〕字异体字是𤞜

汉字解释

ㄆㄧ

基本解释

幼狸。

康熙字典

卷别 :正文・酉集中 部首:豸部

武英殿刻本: 第2873頁,第5

同文書局本: 第1200頁,第14

標點整理本: 第1176頁,第27

廣韻》:敷悲切;《集韻》、《韻會》:攀悲切,𡘋音丕。爾雅・釋獸》狸子,隷(𧳙)〔註〕:今或呼豾、貍。

又,《集韻》:貧悲切,音邳 —— 與𧳏同,或作豾,貔也。詳𧳏字註。

卷目:考證・酉集中 部首:豸部

愛日堂藏本: 第689頁,第2

同文書局本: 第1671頁,第17

《爾雅・釋獸狸子隷註》今或呼豾貍。

謹照原文隷改𧳙。

注解

〔豾〕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酉集中,康熙部首是豸部

〔豾〕字拼音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豸、丕

〔豾〕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pī] ⑴ 幼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