躅字详情
躅
足部
共20画
左右结构
U+8E85
CJK 基本汉字
二级汉字通用字
躅字概述
〔躅〕字拼音是(zhú),部首是足部,总笔画是20画。
〔躅〕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𧾷、蜀”,五行属火。
〔躅〕字仓颉码是RMWLI,五笔是KHLJ,四角号码是66127,郑码是JIRI,中文电码是6483,区位码是8578。
〔躅〕字的UNICODE是U+8E85,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36485,UTF-32:00008E85,UTF-8:E8 BA 85。
〔躅〕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的二级字表中,序号6429。
〔躅〕字异体字是𨄃、𨅛。
相关推荐
汉字解释
康熙字典
卷别 :正文・酉集中 部首:足部
武英殿刻本: 第2951頁,第13字
同文書局本: 第1234頁,第32字
標點整理本: 第1214頁,第31字
音《唐韻》:直錄切;《集韻》、《韻會》:廚玉切,𡘋音蠋。《說文》:蹢躅。詳蹢字註。《史記・淮隂侯傳》:騏驥之跼躅,不如駑馬之安步。
义又,《荀子・禮論篇》:躑躅焉。【註】躑躅,以足擊地。
音又,《集韻》:直角切,音濁。《類篇》:迹也。《前漢・敘傳》:伏孔周之軌躅。
音又,《韻補》叶直律切。韓愈〈樊宗師墓銘〉:文從字順,各識職;有欲求之,此其躅。
义《廣韻》同「䠱」。
注解
〔躅〕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酉集中,康熙部首是足部。
〔躅〕字拼音是zhú,左右结构,可拆字为𧾷、蜀。
〔躅〕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zhú] ⑴ 〔踯~〕见“踯”。⑵ 足迹。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卷别卷二下反切直録切頁碼第61頁,第18字續丁孫
躅
蹢躅也。从足蜀聲。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卷别卷四反切掾曲反頁碼第175頁,第6行,第2字述
蹢躅也。從足蜀聲。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卷别卷二下反切直錄切古音第三部頁碼第328頁,第5字許惟賢第147頁,第8字
蹢躅也。
段注蹢躅雙聲。
从足。蜀聲。
段注直錄切。三部。
躅字的相关索引
| # | 书籍 | 索引 |
|---|---|---|
| 1 | 汲古閣本 | 第120頁,第8字 |
| 2 | 陳昌治本 | 第177頁,第2字 |
| 3 | 黃侃手批 | 第144頁 |
| 4 | 說文校箋 | 第84頁,第19字 |
| 5 | 說文考正 | 第80頁,第3字 |
| 6 | 說文今釋 | 第275頁,第1字 |
| 7 | 說文約注 | 第475頁,第3字 |
| 8 | 說文探原 | 第1162頁,第1字 |
| 9 | 說文集注 | 第415頁,第1字 |
| 10 | 說文標整 | 第49頁,第23字 |
| 11 | 標注說文 | 第85頁,第10字 |
| 12 | 說文注箋 | 第637頁,第1字 |
| 13 | 說文詁林 | 第2739頁 |
| 14 | 通訓定聲 | 第1505頁,第2字 |
| 15 | 說文義證 | 第177頁【崇文】第705頁 |
| 16 | 說文句讀 | 第241頁 |
| 17 | 古字詁林 | 第二冊,第592頁,第1字 |
| 18 | 古字釋要 | 第226頁,第13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