迒字详情
迒
迒字概述
〔迒〕字拼音是(háng),部首是辶部,总笔画是7画。
〔迒〕字是半包围结构,可拆字为“辶、亢”。
〔迒〕字造字法是形声。从辵( chuò ),表示与行走有关。亢声。本义是兽迹。
〔迒〕字仓颉码是YYHN,五笔是YMPV86,YWPV98,四角号码是30301,郑码是WSQD。
〔迒〕字的UNICODE是U+8FD2,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36818,UTF-32:00008FD2,UTF-8:E8 BF 92。
〔迒〕字异体字是䢚、𨁈。
相关推荐
汉字解释
康熙字典
卷别 :正文・酉集下 部首:辵部
武英殿刻本: 第3004頁,第17字
同文書局本: 第1254頁,第11字
標點整理本: 第1238頁,第5字
音《唐韻》:胡郎切;《集韻》:寒剛切,𡘋音航。《說文》:獸迹也。《爾雅・釋獸》:兔其迹迒。【註】兔跡名迒。《字林》:迒,兔道也。張衡〈西京賦〉:結罝百里,迒杜蹊塞。【註】迒,道也、蹊徑也,皆以網杜塞之也。
音又,《廣韻》:古郎切;《集韻》、《韻會》:居郎切,𡘋音岡 —— 義同。
音又,《集韻》:胡江切,音降 —— 車迹也。《正字通》:凡獸迹,車迹皆曰迒。
义《集韻》或作𨁈。
注解
〔迒〕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酉集下,康熙部首是辵部。
〔迒〕字拼音是háng,半包围结构,可拆字为辶、亢。
〔迒〕字造字法是形声。从辵( chuò ),表示与行走有关。亢声。本义是兽迹。
〔迒〕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háng] ⑴ (鸟兽的)脚印。⑵ 车轮经过留下的痕迹:“轨尘掩~。”⑶ 道路:“~杜蹊塞。”⑷ 长。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卷别卷二下反切胡郞切頁碼第55頁,第20字續丁孫
迒
獸迹也。从辵亢聲。
𨁈
迒或从足从㪅。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卷别卷四反切恒湯反頁碼第160頁,第6行,第1字述
獸迹也。從辵亢聲。
鍇注臣鍇按:《爾雅》:兔迹爲迒也。
反切………頁碼第160頁,第6行,第2字述
迒或從足、更。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卷别卷二下反切胡郞切古音第十部頁碼第300頁,第1字許惟賢第134頁,第7字
獸迹也。
段注《釋獸》。兔迹迒。按序曰:黃帝之史《倉頡》見鳥獸蹏迒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別異也。是凡獸迹皆偁迒。不專謂兔也。
从辵。亢聲。
段注胡郞切。十部。
迒或从足更。
段注亦形聲。更亢同在十部。
迒字的相关索引
| # | 书籍 | 索引 |
|---|---|---|
| 1 | 汲古閣本 | 第107頁,第4字 |
| 2 | 陳昌治本 | 第159頁,第2字 |
| 3 | 黃侃手批 | 第132頁 |
| 4 | 說文校箋 | 第75頁,第13字 |
| 5 | 說文考正 | 第70頁,第8字 |
| 6 | 說文今釋 | 第242頁,第2字 |
| 7 | 說文約注 | 第427頁,第2字 |
| 8 | 說文探原 | 第1064頁,第1字 |
| 9 | 說文集注 | 第368頁,第1字 |
| 10 | 說文標整 | 第43頁,第28字 |
| 11 | 標注說文 | 第76頁,第5字 |
| 12 | 說文注箋 | 第575頁,第2字 |
| 13 | 說文詁林 | 第2577頁【補遺】第16374頁【補編】第14879頁 |
| 14 | 通訓定聲 | 第3637頁,第1字 |
| 15 | 說文義證 | 第162頁【崇文】第645頁 |
| 16 | 說文句讀 | 第218頁 |
| 17 | 古字詁林 | 第二冊,第462頁,第1字 |
| 18 | 古字釋要 | 第204頁,第1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