逎字详情

𭗱

qiúㄑㄧㄡˊ
辶部 共10画 半包围结构 U+900E CJK 基本汉字

辶部

10画

7

14画 (逎)

半包围结构

SGPD

YMCW

WFD

31306

U 900E

横、竖、横折、撇、竖折/竖弯、横、横、点、横折折撇、捺

逎字概述

〔逎〕字拼音是(qiú),部首是辶部,总笔画是10画

〔逎〕字是半包围结构,可拆字为“辶、酉”,五行属火。

〔逎〕字仓颉码是YMCW,五笔是SGPD,四角号码是31306,郑码是WFD

〔逎〕字的UNICODE是U+900E,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36878,UTF-32:0000900E,UTF-8:E9 80 8E。

汉字解释

qiúㄑㄧㄡˊ

基本解释

古同“”。

康熙字典

卷别 :正文・酉集下 部首:辵部

武英殿刻本: 第3011頁,第10

同文書局本: 第1257頁,第11

標點整理本: 第1241頁,第10

集韻》:遒,古作逎。註詳九畫。

又,地名。前漢・地理志》:逎縣,屬涿郡。

注解

〔逎〕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酉集下,康熙部首是辵部

〔逎〕字拼音是qiú,半包围结构,可拆字为辶、酉

〔逎〕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qiú] ⑴ 古同“遒”。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中没收录字头“”,请参考“”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二下反切字秋切頁碼54頁,第27

逎迫也。从辵酉聲。

遒逎或从酋。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四反切字由反頁碼157頁,第7行,第2

遒迫也。從辵酉聲。

鍇注臣鍇按:《楚辭》曰:「逎白露之爲霜。」

反切………頁碼158頁,第1行,第1

逎或從酋。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二下反切字秋切古音第三部頁碼294頁,第4許惟賢132頁,第2

遒迫也。

段注《大雅》。似先公酋矣。《正義》。酋作遒。按酋者遒之叚借字。《釋詁》、《毛傳》皆曰:酋,終也。終與迫義相成。逎與揫義略同也。

从辵。酉聲。

段注字秋切。三部。

逎或从酋。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章太炎 (近代)

逎,迫也。酋訓終之本字當作就。

「逎人以本□于路」,乃輶之假,亦即傮人。[一]

迫也,酋之訓終者常作就。《詩》「似先公酋矣」之酋,正當作就,作逎,酋皆借字也。○代傮。

酋之訓終者,當作就。

[一]此處脫文原稿未錄全,《尚書•胤征》:「每歲孟春,遒人以木鐸徇于路」。傳:「遒人,宣令之官」。

遒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105頁,第3字
2陳昌治本第156頁,第1字
3黃侃手批第130頁
4說文校箋第74頁,第8字
5說文考正第69頁,第1字
6說文今釋第236頁,第4字
7說文約注第419頁,第2字
8說文探原第1042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360頁,第2字
10說文標整第42頁,第32字
11標注說文第74頁,第11字
12說文注箋第564頁,第4字
13說文詁林第2545頁【補遺】第16369頁
14通訓定聲第955頁,第1字
15說文義證第158頁【崇文】第629頁
16說文句讀第214頁
17章授筆記第86頁,第5字
18古字詁林第二冊,第435頁,第1字
19古字釋要第198頁,第2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