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字详情
逐
逐字概述
〔逐〕字拼音是(zhú),部首是辶部,总笔画是10画。
〔逐〕字是半包围结构,可拆字为“辶、豕”,五行属火。
〔逐〕字造字法是会意。甲骨文字形,象人( 脚 )在豕等动物后面追逐的样子。“止”小篆改从辵( chuò )。本义是追赶。
〔逐〕字仓颉码是YMSO,五笔是EPI86,GEPI98,四角号码是31303,郑码是WGQ,中文电码是6632,区位码是5480。
〔逐〕字的UNICODE是U+9010,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36880,UTF-32:00009010,UTF-8:E9 80 90。
〔逐〕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的一级字表中,序号1870,属常用字。
〔逐〕字异体字是豚、𢄘。
相关推荐
汉字解释
康熙字典
卷别 :正文・酉集下 部首:辵部
武英殿刻本: 第3012頁,第3字
同文書局本: 第1257頁,第14字
標點整理本: 第1241頁,第13字
音《唐韻》、《正韻》:直六切;《集韻》、《韻會》:仲六切,𡘋音軸。《說文》:追也。《左傳・隱九年》:祝𣅧逐之。又,〈隱十一年〉:子都拔戟以逐之。
义又,《廣韻》:驅也。《正韻》:斥也、放也。《史記・李斯傳》:非秦者去,爲客者逐。又,〈管仲傳〉:三仕三見逐。
义又,《玉篇》:競也。《左傳・昭元年》:自無令諸侯逐進。《後漢・趙壹傳》:捷懾逐物,日富月昌。
音又,《正韻》:逐逐,篤實也。又,馳貌。《易・頤卦》:其欲逐逐。
义又,日逐,地名。《前漢・宣帝紀》:迎日逐,破車師。
音又,《集韻》、《韻會》𡘋亭歷切,音迪。《易》:其欲逐逐。蘇林音迪。
音又,《字彙補》:同門切 —— 與豚同。《山海經》:苦山有獸焉,名曰山膏,其狀如逐。
音又,《集韻》:直祐切,音胄 —— 奔也。《山海經》:夸父與日逐。
卷目:考證・酉集下 部首:辵部
愛日堂藏本: 第723頁,第1字
同文書局本: 第1673頁,第4字
《左傳・昭元年》自無令諸侯逐進。
謹照原文令下增王字。
注解
〔逐〕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酉集下,康熙部首是辵部。
〔逐〕字拼音是zhú,半包围结构,可拆字为辶、豕。
〔逐〕字造字法是会意。甲骨文字形,象人( 脚 )在豕等动物后面追逐的样子。“止”小篆改从辵( chuò )。本义是追赶。
〔逐〕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zhú] ⑴ 强迫离开⑵ 依照先后次序,一一挨着⑶ 追赶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卷别卷二下反切直六切頁碼第54頁,第26字續丁孫
逐
追也。从辵,从豚省。
鉉注徐鍇曰:「豚走而豕追之,會意。」
附注商承祚《殷虛文字類編》:「此字或从豕,或从犬,或从兔,从鹿,从止,象獸走壙而人追之,故不限何獸。許云『从豚省』,失之矣。」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卷别卷四反切陳六反頁碼第157頁,第7行,第1字述
追也。從辵、豚省。
鍇注臣鍇曰:「遯者,走也。逐者,追也。豚走而豕追之,此會意也。」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卷别卷二下反切直六切古音第三部頁碼第294頁,第3字許惟賢第132頁,第1字
追也。从辵。豖省聲。
段注按鉉本作从豚省。鍇本,《韵會》作豕省。二字正豖省聲三字之誤也。直六切。三部。
白话解释
逐,追捕。字形采用“辵”作边旁,采用省略了“肉”的“豚”作声旁。
字形解说
甲骨文從止、從豕;金文從辵、從豕,戰國文字、篆文、隸書、楷書同金文。字從「止」、「辵」為義符,表示與行動有關;從「豕」也是義符,表示所追的是豬。《說文》釋為「从辵、从豚省」。在六書中屬於會意。
逐字的相关索引
| # | 书籍 | 索引 |
|---|---|---|
| 1 | 汲古閣本 | 第105頁,第2字 |
| 2 | 陳昌治本 | 第155頁,第9字 |
| 3 | 黃侃手批 | 第130頁 |
| 4 | 說文校箋 | 第74頁,第7字 |
| 5 | 說文考正 | 第68頁,第11字 |
| 6 | 說文今釋 | 第236頁,第3字 |
| 7 | 說文約注 | 第419頁,第1字 |
| 8 | 說文探原 | 第1041頁,第2字 |
| 9 | 說文集注 | 第360頁,第1字 |
| 10 | 說文標整 | 第42頁,第31字 |
| 11 | 標注說文 | 第74頁,第10字 |
| 12 | 說文注箋 | 第564頁,第3字 |
| 13 | 說文詁林 | 第2544頁【補遺】第16369頁 |
| 14 | 通訓定聲 | 第1168頁,第3字 |
| 15 | 說文義證 | 第158頁【崇文】第629頁 |
| 16 | 說文句讀 | 第213頁 |
| 17 | 古字詁林 | 第二冊,第431頁,第1字 |
| 18 | 古字釋要 | 第198頁,第1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