醜字详情
醜
醜字概述
〔醜〕字拼音是(chǒu),部首是酉部,总笔画是16画。
〔醜〕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酉、鬼”。
〔醜〕字造字法是形聲。從鬼,酉聲。古人以爲鬼的面貌最醜,故從鬼。本义是貌醜。
〔醜〕字仓颉码是MWHUI,五笔是SGRC,四角号码是16613,郑码是FDNJ。
〔醜〕字的UNICODE是U+919C,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37276,UTF-32:0000919C,UTF-8:E9 86 9C。
〔醜〕字异体字是丑、媿、魗、𨢄、𩳜。
相关推荐
汉字解释
康熙字典
卷别 :正文・酉集下 部首:酉部
武英殿刻本: 第3077頁,第3字
同文書局本: 第1286頁,第9字
標點整理本: 第1274頁,第31字
音《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𡘋齒九切,犨上聲。《說文》:可惡也。《詩・小雅》:日有食之,亦孔之醜。【傳】醜,惡也。《左傳・文十八年》:醜類惡物。【註】醜,亦惡也。《前漢・項羽紀》:項王爲天下宰,不平,今盡王故王於醜地。
义又,《釋名》:臭也,如臭穢也。
义又,惡之也。《左傳・昭二十八年》:惡直醜正,實蕃有徒。《史記・殷本紀》:伊尹去湯適夏,既醜有夏,復歸於亳。
义又,相惡也。《戰國策》:又身自醜於秦。【註】自醜於秦,與秦惡也。
义又,羞也。《史記・魏世家》:以羞先君宗廟社稷,寡人甚醜之。又,〈韓非傳〉:在知飾所說之所敬,而滅其所醜。【註】《索隱》曰:謂人主有所避諱而醜之,游說者當滅其事端而不言也。
义又,貌惡也。《前漢・五行志》:或形貌醜惡,亦是也。《淮南子・說山訓》:不求美,又不求醜,則無美無醜矣。
义又,類也。《易・漸卦》:夫征不復,離羣醜也。【疏】醜,類也。《孟子》:地醜德齊。
义又,衆也。《詩・小雅》:執訊獲醜。【箋】醜,衆也。《左傳・定四年》:將其醜類。【註】醜,衆也。
义又,比也。《禮・學記》:古之學者,比物醜類。【註】醜,猶比也。
义又,揚子《方言》:醜,同「也」。東齊曰醜。
义又,山名。《山海經》:崑崙之丘,洋水出焉,而西南流注于醜塗之水。【註】醜塗,亦山名也。
义又,《禮・内則》:鼈去醜。【註】醜,謂鼈竅也。
义又,姓。《後漢・袁術傳》有醜長。又,複姓。〈西秦錄〉有下將軍𨢄門于第。
义又,《諡法》:怙威肆行曰醜。《晉書・何曾傳》:曾驕奢過度,宜諡繆醜。
音又,《韻補》叶敞呂切,音杵。《易林》:東家中女,嫫母敢醜;三十無家,媒自勞苦。
义《集韻》或作魗。
注解
〔醜〕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酉集下,康熙部首是酉部。
〔醜〕字拼音是chǒu,左右结构,可拆字为酉、鬼。
〔醜〕字造字法是形聲。從鬼,酉聲。古人以爲鬼的面貌最醜,故從鬼。本义是貌醜。
〔醜〕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chǒu] ⑴ 相貌難看⑵ 可厭惡的,可恥的,不光榮的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卷别卷九上反切昌九切頁碼第304頁,第2字續丁孫
醜
可惡也。从鬼酉聲。
附注段玉裁注:「非真鬼也。以可惡,故从鬼。」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卷别卷十七反切稱肘反頁碼第755頁,第7行,第2字述
可惡也。從鬼酉聲。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卷别卷九上反切昌九切古音第三部頁碼第1742頁,第4字許惟賢第762頁,第2字
可惡也。
段注《鄭風》。無我魗兮。鄭云:魗亦惡也。是魗卽醜字也。凡云醜類也者,皆謂醜卽疇之假借字。疇者,今俗之儔類字也。《內則》曰:龞去醜。鄭云:醜謂龞竅也。謂卽《爾雅》白州驠之州字也。
从鬼。
段注非眞鬼也。以可惡故从鬼。
酉聲。
段注昌九切。三部。按此下大徐補一魋篆。以《言部》有𧮓篆。从魋聲也。但許書故有一字从二聲之例。且《釋獸》云:魋如小熊。竊毛而黃。是當命爲从佳,鬼聲。入佳部。不當入《鬼部》。肊解之曰神獸也。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醜同雔、疇,輩[意]。《國語》「況爾小醜(輩)乎」,《曲禮》「在醜夷(等輩)不爭」,皆無可惡意。
《國語》「況爾小醜乎」,小醜者,小輩也,小東西也;《曲禮》「在醜(類也)夷(同也)不爭」,言同類也,同輩也;及《詩》「獲醜」,以上之醜字皆雔之借也(疇、輩),並無可惡之意。醜訓竅(《內則》「鼈去醜」)者,與州同,鷄巴也(豖之借?)。
《國語》「況爾小醜乎」,即小輩;《曲禮》「在醜夷不爭」,醜夷者,同類也;《詩》「獲醜」,以上所用醜字,皆雔之假字也。
字形解说
甲骨文作「」,金文作「
」,作上下結構,跪坐人形「卩」替換為「女」,從女、從卩,義近通用。戰國文字作「
」,從酉、從鬼,已與《說文》構形相同。《說文‧鬼部》:「醜,可惡也。从鬼、酉聲。」相貌醜陋似鬼,故從鬼;從酉,表示音讀,是不示義的聲符,本義為相貌難看。在六書中屬於形聲。教育部標準字作「醜」,規範字作丑,醜改為丑,是同音替代。
醜字的相关索引
| # | 书籍 | 索引 |
|---|---|---|
| 1 | 汲古閣本 | 第597頁,第8字 |
| 2 | 陳昌治本 | 第755頁,第2字 |
| 3 | 黃侃手批 | 第577頁 |
| 4 | 說文校箋 | 第386頁,第6字 |
| 5 | 說文考正 | 第364頁,第6字 |
| 6 | 說文今釋 | 第1309頁,第2字 |
| 7 | 說文約注 | 第2238頁,第2字 |
| 8 | 說文探原 | 第4507頁,第2字 |
| 9 | 說文集注 | 第1931頁,第4字 |
| 10 | 說文標整 | 第236頁,第17字 |
| 11 | 標注說文 | 第376頁,第3字 |
| 12 | 說文注箋 | 第3115頁,第5字 |
| 13 | 說文詁林 | 第9109頁【補遺】第17385頁 |
| 14 | 通訓定聲 | 第955頁,第2字 |
| 15 | 說文義證 | 第780頁【崇文】第3117頁 |
| 16 | 說文句讀 | 第1240頁 |
| 17 | 章授筆記 | 第381頁,第3字 |
| 18 | 古字詁林 | 第八冊,第196頁,第3字 |
| 19 | 古字釋要 | 第873頁,第5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