锲字详情

qièㄑㄧㄝˋ
钅部 共14画 左右结构 U+9532 CJK 基本汉字
二级汉字通用字

钅部

14画

9

17画 (鍥)

左右结构

形声字

QDHD

OPQHK

PCYG

87784

6951

7938

U 9532

撇、横、横、横、竖提、横、横、横、竖、横折钩、撇、横、撇、捺

锲字概述

〔锲〕字拼音是(qiè),部首是钅部,总笔画是14画

〔锲〕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钅、契”,五行属金。

〔锲〕字造字法是形声。从金,契( qì )声。本义是镰刀。

〔锲〕字仓颉码是OPQHK,五笔是QDHD,四角号码是87784,郑码是PCYG,中文电码是6951,区位码是7938

〔锲〕字的UNICODE是U+9532,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38194,UTF-32:00009532,UTF-8:E9 94 B2。

〔锲〕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二级字表中,序号5733

〔锲〕字异体字是䤿

汉字解释

qièㄑㄧㄝˋ

基本解释

用刀子刻。~金镂玉。~而不舍。
截断。

详细解释

名词
(形声。从金,契( qì )声。本义:镰刀) 同本义。
sickle;
锲,镰也。 —— 《说文》刎镰,一曰小镰,南方用以乂谷。 —— 《六书故》引蜀本》刈钩,自关而西,或谓之锲。 —— 《方言五》
锲刀(镰刀)
动词
1.假借为“”。用刀子刻。
carve;
锲其轴。 —— 《左传·定公四年》。注:“刻也。”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 《荀子·劝学》
2.又。
锲而不舍。
3.截断。
cut;
尽借邑人之车,锲其轴,麻约而归之。 —— 《左传》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中没收录字头“”,请参考“”字。

卷别 :正文・戌集上 部首:金部

武英殿刻本: 第3146頁,第10

同文書局本: 第1314頁,第19

標點整理本: 第1302頁,第10

唐韻》:苦結切;《集韻》、《正韻》:詰結切,𡘋音猰。說文》:鐮也。揚子《方言》:刈鉤,自關而西或謂之鐮,或謂之鍥。集韻》或作䤿。

又,《廣韻》:刻也。戰國策》:鍥朝涉之脛。【註】鍥,刻也。荀子・勸學篇》:鍥而舍之,朽木不朽;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又,《廣韻》:斷絕也。左傳・定九年》:盡借邑人之車,鍥其軸麻。【註】鍥,絕也。

又,刻酷曰鍥。後漢・劉陶傳》:寬鍥薄之禁。

又,《集韻》:詰計切;《正韻》:去計切,𡘋音契 —— 義同。

又,《廣韻》、《正韻》:古屑切;《集韻》:吉屑切,𡘋音結 —— 鎌也。集韻》或作䥛、䤿、鐑。

卷目:考證・戌集上 部首:金部

愛日堂藏本: 第772頁,第2

同文書局本: 第1675頁,第39

《荀子・勸學篇》鍥而舍之,朽木不朽。

謹照原文不朽改不折。

《左傳・定九年》盡借邑人之車,鍥其軸麻。

謹照原文鍥其軸爲句麻約而歸之爲句,麻字不連上讀。謹省麻字。

注解

〔鍥〕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戌集上,康熙部首是金部

〔鍥〕字拼音是qiè,左右结构,可拆字为釒、契

〔鍥〕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qiè] ⑴ 见“锲”。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中没收录字头“”,请参考“”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十四上反切苦結切頁碼467頁,第3

鍥鎌也。从金契聲。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二十七反切經節反頁碼1093頁,第3行,第2

鍥鎌也。從金契聲。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十四上反切苦結切古音第十五部頁碼2826頁,第2許惟賢1229頁,第7

鍥鎌也。

段注《方言》曰:刈鉤,江淮陳楚之閒謂之鉊。或謂之鐹。自關而西或謂之鉤。或謂之鎌。或謂之鍥。鍥,郭音結。《刀部》曰:𠛎,鎌也。卽《方言》之刈鉤也。

从金。契聲。

段注苦結切。十五部。

鍥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926頁,第14字
2陳昌治本第1192頁,第2字
3黃侃手批第886頁
4說文校箋第620頁,第14字
5說文考正第555頁,第11字
6說文今釋第2061頁,第5字
7說文約注第3439頁,第1字
8說文探原第6898頁,第2字
9說文集注第2947頁,第5字
10說文標整第370頁,第12字
11標注說文第597頁,第13字
12說文注箋第4920頁,第3字
13說文詁林第13554頁【補遺】第18035頁
14通訓定聲第2645頁,第4字
15說文義證第1229頁【崇文】第4913頁
16說文句讀第2036頁
17古字詁林第十冊,第545頁,第1字
18古字釋要第1283頁,第11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