隈字详情
隈
隈字概述
〔隈〕字拼音是(wēi),部首是阝部,总笔画是11画。
〔隈〕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阝、畏”或“⻖、畏”,五行属水。
〔隈〕字造字法是形声。从阜( fù ),畏声。本义是山或水弯曲的地方。
〔隈〕字仓颉码是NLWMV,五笔是BLGE,四角号码是76232,郑码是YKH,中文电码是7128,区位码是5881。
〔隈〕字的UNICODE是U+9688,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38536,UTF-32:00009688,UTF-8:E9 9A 88。
〔隈〕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的二级字表中,序号5012。
〔隈〕字异体字是𨸰、𨺯。
相关推荐
汉字解释
康熙字典
卷别 :正文・戌集中 部首:阜部
武英殿刻本: 第3247頁,第2字
同文書局本: 第1357頁,第2字
標點整理本: 第1345頁,第10字
音《唐韻》:烏恢切;《集韻》、《韻會》:烏回切;《正韻》:烏魁切,𡘋音煨。《說文》:水曲也。《爾雅・釋地》:隩,隈。【疏】隩,一名隈也,隈卽厓內深隩之處也。【又】厓內爲隩,外爲隈。【疏】厓內近水爲隩,其外爲輷。隈,當作輷,傳寫誤也。《左傳・僖二十五年》:秦人過析隈。【註】析,楚邑;隈,隱藪之處。《管子・形勢篇》:大山之隈,奚有於深。《楚辭・天問》:隅隈多有,誰知其數。《淮南子・原道訓》:舜釣於河濵朞年,而漁者爭處湍瀨,以曲隈深潭相予。
义又,《正字通》:弓之曲處曰隈。《儀禮・大射儀》:大射正執弓,以袂順左右隈。【註】隈,弓淵也。
音又,《廣韻》、《集韻》𡘋烏繢切,音㕈。《廣韻》:隩隈。《集韻》或作𨸰。《篇海》:別作𨺯。
注解
〔隈〕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戌集中,康熙部首是阜部。
〔隈〕字拼音是wēi,左右结构,可拆字为⻖、畏。
〔隈〕字造字法是形声。从阜( fù ),畏声。本义是山或水弯曲的地方。
〔隈〕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wēi] ⑴ 山水等弯曲的地方⑵ 角落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卷别卷十四下反切烏恢切頁碼第481頁,第4字續丁孫
隈
水曲,隩也。从𨸏𠂽聲。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卷别卷二十八反切于枚反頁碼第1121頁,第7行,第3字述
水曲隩也。從𨸏畏聲。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卷别卷十四下反切烏恢切古音第十五部頁碼第2936頁,第5字許惟賢第1276頁,第9字
水曲也。
段注各本作水曲隩也。今依《西都》、《海賦》二注訂。
从𨸏。畏聲。
段注烏恢切。十五部。
隈字的相关索引
| # | 书籍 | 索引 |
|---|---|---|
| 1 | 汲古閣本 | 第953頁,第7字 |
| 2 | 陳昌治本 | 第1231頁,第1字 |
| 3 | 黃侃手批 | 第913頁 |
| 4 | 說文校箋 | 第643頁,第7字 |
| 5 | 說文考正 | 第572頁,第12字 |
| 6 | 說文今釋 | 第2131頁,第7字 |
| 7 | 說文約注 | 第3556頁,第1字 |
| 8 | 說文探原 | 第7140頁,第1字 |
| 9 | 說文集注 | 第3038頁,第4字 |
| 10 | 說文標整 | 第381頁,第20字 |
| 11 | 標注說文 | 第618頁,第3字 |
| 12 | 說文注箋 | 第5094頁,第2字 |
| 13 | 說文詁林 | 第13980頁【補遺】第18097頁 |
| 14 | 通訓定聲 | 第2237頁,第3字 |
| 15 | 說文義證 | 第1275頁【崇文】第5097頁 |
| 16 | 說文句讀 | 第2105頁 |
| 17 | 古字詁林 | 第十冊,第822頁,第2字 |
| 18 | 古字釋要 | 第1320頁,第2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