隗字详情

wěiㄨㄟˇkuíㄎㄨㄟˊ
阝部 共11画 左右结构 U+9697 CJK 基本汉字
二级汉字通用字

阝部

11画

9

18画 (隗)

左右结构

形声字

BRQC

NLHUI

YNJ

76213

7136

5883

U 9697

横折折折钩/横撇弯钩、竖、撇、竖、横折、横、横、撇、竖弯钩、撇折、点

隗字概述

〔隗〕字是多音字,拼音是(wěi、kuí),部首是阝部,总笔画是11画

〔隗〕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阝、鬼”或“、鬼”,五行属木。

〔隗〕字仓颉码是NLHUI,五笔是BRQC,四角号码是76213,郑码是YNJ,中文电码是7136,区位码是5883

〔隗〕字的UNICODE是U+9697,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38551,UTF-32:00009697,UTF-8:E9 9A 97。

〔隗〕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二级字表中,序号5015

汉字解释

1wěiㄨㄟˇ

基本解释

高峻的样子。
姓。

详细解释

形容词
高峻的样子 towering隗,高也。——《玉篇》
名词
古国名 Wei state。地在今湖北省秭归县东楚人灭 隗。——《公羊传》
动词
1.倒塌。
collapse;
有客乘之,隗若山颓。 —— 《酒赞》
2.另见 kuí。

2kuíㄎㄨㄟˊ

基本解释

姓。

详细解释

名词
1.姓。
2.另见 wěi。

康熙字典

卷别 :正文・戌集中 部首:阜部

武英殿刻本: 第3251頁,第3

同文書局本: 第1358頁,第22

標點整理本: 第1347頁,第10

唐韻》、《正韻》:午罪切;《集韻》、《韻會》:五賄切,𡘋音頠。說文》:陮隗也。玉篇》:高也。揚雄〈甘泉賦〉:㟎𡼗隗虖其相嬰。【註】𡼗隗,猶崔嵬也。

又,國名。公羊傳・僖二十六年》:楚人滅隗,以隗子歸。〈鄭語〉:西有虞、虢、晉、隗、霍、楊、魏、芮。

又,姓。左傳・僖二十三年》:狄人伐廧咎如,獲其二女,叔隗、季隗。【註】隗姓。又,〈僖二十四年〉:昭公奔齊,王復之。又,通于隗氏。【註】隗氏,狄后。〈周語〉:翟隗,姓也。史記・秦始皇紀》:丞相隗林。【註】隗,姓;林,名。

又,《集韻》:吾回切;《韻會》:魚回切,𡘋音桅。集韻》:高貌。

又,人名。戰國策》:欲將報讎,故往見郭隗。李白詩:燕昭延郭隗,遂築黃金臺。

又,《集韻》、《類篇𡘋俱爲切,音集韻》:山名。字彙》:大隗,山名。〇【按】《莊子・徐無鬼篇》「黃帝將見大隗乎具茨之山」,具茨既爲山,則大隗必非山也。

注解

〔隗〕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戌集中,康熙部首是阜部

〔隗〕字是多音字,拼音是wěi、kuí,左右结构,可拆字为⻖、鬼

〔隗〕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wěi] ⑴ 高峻的样子。⑵ 姓。 [kuí] ⑴ 姓。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十四下反切五辠切頁碼479頁,第19

隗陮隗也。从𨸏鬼聲。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二十八反切魚賄反頁碼1119頁,第4行,第1

隗陮隗也。從𨸏鬼聲。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十四下反切五辠切古音第十五部頁碼2925頁,第5許惟賢1272頁,第2

隗陮隗也。从𨸏。鬼聲。

段注五辠切。十五部。

隗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950頁,第12字
2陳昌治本第1227頁,第1字
3黃侃手批第910頁
4說文校箋第641頁,第1字
5說文考正第570頁,第14字
6說文今釋第2125頁,第4字
7說文約注第3543頁,第3字
8說文探原第7112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3028頁,第1字
10說文標整第380頁,第17字
11標注說文第615頁,第17字
12說文注箋第5078頁,第3字
13說文詁林第13938頁【補遺】第18089頁
14通訓定聲第2434頁,第1字
15說文義證第1270頁【崇文】第5077頁
16說文句讀第2099頁
17古字詁林第十冊,第799頁,第2字
18古字釋要第1316頁,第9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