鞧字详情

𭗱

qiūㄑㄧㄡ
革部 共18画 左右结构 U+97A7 CJK 基本汉字
二级汉字通用字

革部

18画

9

18画 (鞧)

左右结构

形声字

AFUG

TJTCW

EEUF

48564

U 97A7

横、竖、竖、横、竖、横折、横、横、竖、点、撇、横、竖、横折、撇、竖折/竖弯、横、横

鞧字概述

〔鞧〕字拼音是(qiū),部首是革部,总笔画是18画

〔鞧〕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革、酋”。

〔鞧〕字仓颉码是TJTCW,五笔是AFUG,四角号码是48564,郑码是EEUF

〔鞧〕字的UNICODE是U+97A7,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38823,UTF-32:000097A7,UTF-8:E9 9E A7。

〔鞧〕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二级字表中,序号6318

〔鞧〕字异体字是𦂏

汉字解释

qiūㄑㄧㄡ

基本解释

套车时拴在驾辕牲口屁股上的皮带子。后~。
收缩。大辕马~着屁股往后退。

详细解释

名词
套车时络在牲口股后尾间的皮带 。
leather strap;
鞧鞯(牲口股后的皮带和鞍鞯)
动词
〈方〉∶收缩 。
shrink;
鞧着眉头。

康熙字典

卷别 :正文・戌集中 部首:革部

武英殿刻本: 第3323頁,第5

同文書局本: 第1389頁,第26

標點整理本: 第1381頁,第14

廣韻》:七由切;《集韻》:雌由切,𡘋音秋。廣韻》:車鞧也。或作鞦、𦃈,《集韻》本作緧。

注解

〔鞧〕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戌集中,康熙部首是革部

〔鞧〕字拼音是qiū,左右结构,可拆字为革、酋

〔鞧〕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qiū] ⑴ 套车时拴在驾辕牲口屁股上的皮带子⑵ 收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