鞴字详情
鞴
鞴字概述
〔鞴〕字拼音是(bèi),部首是革部,总笔画是19画。
〔鞴〕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革、𤰇”,五行属水。
〔鞴〕字仓颉码是TJTHB,五笔是AFAE,四角号码是44527,郑码是EEML,中文电码是7272,区位码是8725。
〔鞴〕字的UNICODE是U+97B4,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38836,UTF-32:000097B4,UTF-8:E9 9E B4。
〔鞴〕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的二级字表中,序号6370。
〔鞴〕字异体字是韛、𩌎、𩍁、𩍘、𩎬、𩏦、𫖉。
相关推荐
汉字解释
康熙字典
卷别 :正文・戌集中 部首:革部
武英殿刻本: 第3325頁,第21字
同文書局本: 第1390頁,第34字
標點整理本: 第1382頁,第21字
音《廣韻》、《集韻》、《正韻》𡘋房六切,音伏。《玉篇》本作𩊙。詳前𩊙字註。
音又,《廣韻》、《集韻》𡘋平祕切,音備。《廣韻》本作絥。詳糸部絥字註。
音又,《廣韻》、《集韻》𡘋蒲故切,音步。《廣韻》:鞴靫,盛箭室。
义《類篇》書作𩍘。
注解
〔鞴〕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戌集中,康熙部首是革部。
〔鞴〕字拼音是bèi,左右结构,可拆字为革、𤰇。
〔鞴〕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bèi] ⑴ 把鞍辔等套在马身上。⑵ 〔鞲~〕见“鞲”。⑶ 古代的鼓风吹火器。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卷别卷五下反切古侯切頁碼第175頁,第7字續丁孫
韝
射臂沓也。从韋冓聲。
附注段玉裁據《文選・答蘇武書》注引《說文》改「射臂決也」為「臂衣也」。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卷别卷十反切梗尤反頁碼第434頁,第6行,第1字述
射臂決也。從韋冓聲。
鍇注臣鍇曰:「蔡邕《獨斷》曰:『董偃青韝緑幘。』崔豹《古今注》曰:『韜,攘衣,廝徒之服,取其便於用乗輿進食者服之。臣以爲攘,揎衣袖。葢以韋韜其袖,恐汚食飲。」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卷别卷五下反切古矦切古音第四部頁碼第938頁,第2字許惟賢第414頁,第3字
臂衣也。
段注各本作射臂決也。誤甚。決箸於右手大指。不箸於臂。今依《文𨕖・荅蘇武書》注正。射韝者,詩之拾。《禮經》之遂。《內則》之捍也。《毛傳》曰:拾,遂也。《大射》注曰:遂,射韝也。以朱韋爲之。箸左臂。所以遂弦也。凡因射箸左臂謂之射韝。非射而㒳臂皆箸之以便於事謂之韝。許不言射韝者。言臂衣則射韝在其中矣。《東方朔傳》曰:綠幘傅靑韝。韋昭曰:韝形如射韝。以縛左右手。於事便也。崔豹《古今注》曰:攘衣,厮役之服。取其便於用耳。乗輿進食者服攘衣。按攘衣卽韝也。以繩纕臂謂之絭。以衣斂袖謂之韝。其字或作褠。見《後漢書》。或作㡚。見《南都賦》。
从韋。
段注《繕人》注曰:韝扞箸左臂裏。以韋爲之。
冓聲。
段注古矦切。四部。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纕臂,因袖大捲上,又加以皮套住。
韝字的相关索引
| # | 书籍 | 索引 |
|---|---|---|
| 1 | 汲古閣本 | 第348頁,第4字 |
| 2 | 陳昌治本 | 第447頁,第1字 |
| 3 | 黃侃手批 | 第350頁 |
| 4 | 說文校箋 | 第220頁,第9字 |
| 5 | 說文考正 | 第218頁,第5字 |
| 6 | 說文今釋 | 第763頁,第4字 |
| 7 | 說文約注 | 第1333頁,第3字 |
| 8 | 說文探原 | 第2947頁,第1字 |
| 9 | 說文集注 | 第1116頁,第3字 |
| 10 | 說文標整 | 第137頁,第8字 |
| 11 | 標注說文 | 第219頁,第8字 |
| 12 | 說文注箋 | 第1755頁,第1字 |
| 13 | 說文詁林 | 第5656頁【補遺】第16834頁 |
| 14 | 通訓定聲 | 第1408頁,第1字 |
| 15 | 說文義證 | 第457頁【崇文】第1825頁 |
| 16 | 說文句讀 | 第688頁 |
| 17 | 章授筆記 | 第232頁,第5字 |
| 18 | 古字詁林 | 第五冊,第704頁,第1字 |
| 19 | 古字釋要 | 第552頁,第4字 |
《说文解字》(大徐本)
卷别卷十三上反切平袐切頁碼第437頁,第21字續丁孫
絥
車絥也。从糸伏聲。
茯
絥或从艸。
𩍁
異體𩍘、鞴
絥或从革𤰈聲。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卷别卷二十五反切平袐切頁碼第1037頁,第1行,第1字述
車絥也。從糸伏聲。
反切………頁碼第1037頁,第1行,第2字述
絥或從艸。
反切………頁碼第1037頁,第1行,第3字述
絥或從革𤰈聲。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卷别卷十三上反切平祕切古音第一部頁碼第2629頁,第3字許惟賢第1144頁,第2字
車絥也。
段注《郊祀志》。雍五畤路車各一乘。駕被具。西畤,畦畤禺車各一乘。禺馬四匹。駕被具。師古曰:駕車備馬之飾皆具。按駕車之飾此所謂絥也。被馬之飾,《革部》所謂鞁也。
从糸。伏聲。
段注平祕切。古音在一部。
絥或从艸。
絥或从革。𤰈聲。
段注𤰈聲,伏聲同在弟一部。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絥與憑義同,車絥者,車憑也,猶今轎中之靠手也。
恐非駕車之被,乃軾上之飾。《漢書•汲黯傳》「茵伏」即「茵馮」,此絥音與馮近,讀如備。
絥與憑義同,車絥者,車憑也,猶今轎子中之靠手也。
絥與憑同(義),車絥者,車憑也,猶今轎中之靠手也。
絥字的相关索引
| # | 书籍 | 索引 |
|---|---|---|
| 1 | 汲古閣本 | 第864頁,第14字 |
| 2 | 陳昌治本 | 第1111頁,第8字 |
| 3 | 黃侃手批 | 第828頁 |
| 4 | 說文校箋 | 第580頁,第12字 |
| 5 | 說文考正 | 第519頁,第9字 |
| 6 | 說文今釋 | 第1918頁,第1字 |
| 7 | 說文約注 | 第3226頁,第3字 |
| 8 | 說文探原 | 第6451頁,第1字 |
| 9 | 說文集注 | 第2764頁,第4字 |
| 10 | 說文標整 | 第345頁,第8字 |
| 11 | 標注說文 | 第556頁,第2字 |
| 12 | 說文注箋 | 第4583頁,第2字 |
| 13 | 說文詁林 | 第12753頁【補遺】第17921頁 |
| 14 | 通訓定聲 | 第893頁,第1字 |
| 15 | 說文義證 | 第1138頁【崇文】第4549頁 |
| 16 | 說文句讀 | 第1894頁 |
| 17 | 章授筆記 | 第548頁,第5字 |
| 18 | 古字詁林 | 第九冊,第1229頁,第1字 |
| 19 | 古字釋要 | 第1211頁,第7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