麇字详情
麇
麇字概述
〔麇〕字是多音字,拼音是(jūn、qún),部首是鹿部,总笔画是16画。
〔麇〕字是半包围结构,可拆字为“鹿、禾”,五行属木。
〔麇〕字仓颉码是IPHD,五笔是YNJT86,OXXT98,四角号码是00294,郑码是TXMF,中文电码是7778,区位码是8769。
〔麇〕字的UNICODE是U+9E87,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40583,UTF-32:00009E87,UTF-8:E9 BA 87。
〔麇〕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的二级字表中,序号6162。
〔麇〕字异体字是麏、麕、𪊼。
相关推荐
汉字解释
康熙字典
卷别 :正文・亥集下 部首:鹿部
武英殿刻本: 第3616頁,第11字
同文書局本: 第1509頁,第22字
標點整理本: 第1509頁,第23字
音《唐韻》:居筠切;《集韻》、《韻會》:俱倫切;《正韻》:規倫切,𡘋音頵。《說文》:麞也,似鹿。麞性驚,又善聚散,故又名麇,一物二名也。《左傳・哀十四年》:逢澤有介麇焉。
义又,國名。《左傳・文十年》:厥貉之會,麇子逃歸。又,〈文十一年〉:楚子伐麇,敗麇師於防渚。
义又,地名。《左傳・定五年》:吳師居麇。【註】麇,地名。
音又,《集韻》:拘云切;《韻會》:拘雲切,𡘋音君 —— 義同。
音又,《集韻》:衢雲切;《韻會》、《正韻》:渠云切,𡘋音羣。《左傳・昭五年》:求諸侯而麇至。【註】麇,羣也。
音又,《廣韻》:丘粉切;《集韻》:去粉切;《韻會》:苦粉切;《正韻》:苦隕切,𡘋音𧼐 —— 束縛也。《左傳・哀二年》:羅無勇,麇之。
注解
〔麇〕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亥集下,康熙部首是鹿部。
〔麇〕字是多音字,拼音是jūn、qún,半包围结构,可拆字为鹿、禾。
〔麇〕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jūn] ⑴ 獐子。⑵ 春秋时国名。都今陕西省白河县东南。⑶ 春秋时地名。㈡ [qún] ⑴ 成群⑵ 通“稛”。捆绑。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卷别卷十上反切居筠切頁碼第326頁,第19字續丁孫
麇
麞也。从鹿,囷省聲。
麕
籒文不省。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卷别卷十九反切矩貧反頁碼第802頁,第6行,第1字述
麞也。從鹿,囷省聲。
反切………頁碼第802頁,第6行,第2字述
籒文不省。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卷别卷十上反切居筠切古音第十三部頁碼第1881頁,第6字許惟賢第822頁,第6字
麞也。
段注《釋獸》曰:麕,牡麌。牝麜。其子麆。許書皆無其字。葢鹿旁皆後人所箸也。
从鹿。囷省聲。
段注葢小篆省囷爲禾也。居筠切。古音在十三部。
籒文不省。
段注今詩如此作。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左傳》「麇之以[入]」,乃稇(綑)字假借。
麕,麕聚乃灌、眷、圈等字之借,有叢聚義。
《左傳》「麇之以[入]」,乃稇(俗作綑)之借。
《左傳》,麇之以[入]」,乃稇(俗作綑)之假字。
麇字的相关索引
| # | 书籍 | 索引 |
|---|---|---|
| 1 | 汲古閣本 | 第643頁,第2字 |
| 2 | 陳昌治本 | 第812頁,第9字 |
| 3 | 黃侃手批 | 第620頁 |
| 4 | 說文校箋 | 第416頁,第13字 |
| 5 | 說文考正 | 第388頁,第10字 |
| 6 | 說文今釋 | 第1401頁,第1字 |
| 7 | 說文約注 | 第2393頁,第3字 |
| 8 | 說文探原 | 第4800頁,第1字 |
| 9 | 說文集注 | 第2067頁,第1字 |
| 10 | 說文標整 | 第254頁,第22字 |
| 11 | 標注說文 | 第403頁,第5字 |
| 12 | 說文注箋 | 第3350頁,第1字 |
| 13 | 說文詁林 | 第9698頁【補遺】第17472頁 |
| 14 | 通訓定聲 | 第3151頁,第1字 |
| 15 | 說文義證 | 第841頁【崇文】第3361頁 |
| 16 | 說文句讀 | 第1344頁 |
| 17 | 說文新證 | 第746頁,第1字 |
| 18 | 章授筆記 | 第405頁,第2字 |
| 19 | 古字詁林 | 第八冊,第529頁,第1字 |
| 20 | 古字釋要 | 第925頁,第3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