笠字详情
笠
笠字概述
〔笠〕字拼音是(lì),部首是⺮部,总笔画是11画。
〔笠〕字是上下结构,可拆字为“𥫗、立”,五行属木。
〔笠〕字造字法是形声。从竹,立声。本义是笠帽,用竹箬或棕皮等编制而成。
〔笠〕字仓颉码是HYT,五笔是TUF,四角号码是88108,郑码是MSU,中文电码是4567,区位码是8350。
〔笠〕字的UNICODE是U+7B20,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31520,UTF-32:00007B20,UTF-8:E7 AC A0。
〔笠〕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的二级字表中,序号4898。
〔笠〕字异体字是笠。
相关推荐
汉字解释
康熙字典
卷别 :正文・未集上 部首:竹部
武英殿刻本: 第2103頁,第7字
同文書局本: 第880頁,第7字
標點整理本: 第840頁,第7字
音《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𡘋力入切,音力。《篇海》:簦笠,以竹爲之。無柄曰笠,有柄曰簦。《詩・小雅》:何蓑何笠。【傳】笠所以禦暑。《左傳》〔註〕:兵車無蓋,籩人執笠,依轂而立,以禦寒暑,名曰笠轂。
义又,地名。《左傳・哀十六年》:越子伐吳,吳子禦之笠澤,夾水而陳。《水經注》:笠澤在吳南松江左右。
注解
〔笠〕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未集上,康熙部首是竹部。
〔笠〕字拼音是lì,上下结构,可拆字为𥫗、立。
〔笠〕字造字法是形声。从竹,立声。本义是笠帽,用竹箬或棕皮等编制而成。
〔笠〕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lì] ⑴ 用竹篾或棕皮编制的遮阳挡雨的帽子⑵ 竹篾编成的笠形覆盖物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卷别卷五上反切力入切頁碼第144頁,第38字續丁孫
笠
簦無柄也。从竹立聲。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卷别卷九反切里泣反頁碼第370頁,第6行,第1字述
簦無抦也。從竹立聲。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卷别卷五上反切力入切古音第七部頁碼第780頁,第1字許惟賢第348頁,第1字
簦無柄也。
段注汪氏龍曰:笠本以御暑。亦可御雨。故良耜傳。笠所以御暑雨。無羊傳。蓑所以御雨。笠所以備暑。都人士傳。臺所以御雨。笠所以御暑。三傳相合。今都人士暑雨互譌。以南山有臺疏,《文𨕖》注正。
从竹。立聲。
段注力入切。七部。
白话解释
笠,无柄的簦,竹帽。字形采用“竹”作边旁,“立”是声旁。
笠字的相关索引
| # | 书籍 | 索引 |
|---|---|---|
| 1 | 汲古閣本 | 第287頁,第2字 |
| 2 | 陳昌治本 | 第384頁,第6字 |
| 3 | 黃侃手批 | 第296頁 |
| 4 | 說文校箋 | 第191頁,第8字 |
| 5 | 說文考正 | 第179頁,第9字 |
| 6 | 說文今釋 | 第646頁,第2字 |
| 7 | 說文約注 | 第1142頁,第2字 |
| 8 | 說文探原 | 第2620頁,第2字 |
| 9 | 說文集注 | 第947頁,第1字 |
| 10 | 說文標整 | 第115頁,第14字 |
| 11 | 標注說文 | 第189頁,第2字 |
| 12 | 說文注箋 | 第1495頁,第1字 |
| 13 | 說文詁林 | 第4901頁【補遺】第16720頁 |
| 14 | 通訓定聲 | 第455頁,第1字 |
| 15 | 說文義證 | 第388頁【崇文】第1549頁 |
| 16 | 說文句讀 | 第577頁 |
| 17 | 古字詁林 | 第四冊,第680頁,第1字 |
| 18 | 古字釋要 | 第466頁,第12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