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字详情
切
切字概述
〔切〕字是多音字,拼音是(qiē、qiè),部首是刀部,总笔画是4画。
〔切〕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七、刀”或“土、刀”,五行属土。
〔切〕字造字法是形声。从刀,七声。本义是用刀把物品分成若干部分。
〔切〕字仓颉码是PSH,五笔是AVN86,AVT98,四角号码是47720,郑码是HDYD,中文电码是0434,区位码是3948。
〔切〕字的UNICODE是U+5207,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20999,UTF-32:00005207,UTF-8:E5 88 87。
〔切〕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的一级字表中,序号0107,属常用字。
〔切〕字异体字是砌、切。
相关推荐
汉字解释
康熙字典
卷别 :正文・子集下 部首:刀部
武英殿刻本: 第315頁,第7字
同文書局本: 第136頁,第9字
標點整理本: 第64頁,第4字
音《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𡘋千結切,音竊。《說文》:刌也,从刀,七聲。《廣韻》:割也、刻也。《爾雅・釋器》:骨謂之切。【註】治骨器。《禮・內則》:聶而切之爲膾。
音又,迫也、急也。《禮・禮器》〔疏〕:祭祀之事,必以積漸敬愼,不敢偪切也。
音又,愨實也。《後漢・馮衍傳》:明君不惡切愨之言。
义又,揚雄〈長楊賦〉:請略舉凡,而客自覽其切。【註】師古曰:切,要也。
音又,《史記・扁鵲傳》:不待切脈。【註】切,按也。
音又,《韻會》:譏切也、剴切也。
音又,《韻會》:反切。一音展轉相呼謂之反,亦作翻,以子呼母,以母呼子也;切,謂一韻之字相摩以成聲謂之切。
音又,《前漢・外戚傳》:切皆銅沓,冒黃金塗。【註】師古曰:切,門限也 —— 音千結反。
音又,《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𡘋七計切,音砌 —— 衆也。
音又,一切,大凡也。《前漢・平帝紀》:一切滿秩如眞。【註】師古曰:一切者,權時之事,如以刀切物,苟取整齊,不顧長短縱橫,故言一切。
音又,《韻補》:砌或作切。張衡〈西京賦〉:設切厓隒。【李善註】古字通。
音又,叶音刺,與刺通。《儀禮》〔註〕:采時世之詩爲樂歌,所以通情相風切也。
注解
〔切〕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子集下,康熙部首是刀部。
〔切〕字是多音字,拼音是qiē、qiè,左右结构,可拆字为、刀。
〔切〕字造字法是形声。从刀,七声。本义是用刀把物品分成若干部分。
〔切〕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qiē] ⑴ 用刀从上往下用力㈡ [qiè] ⑴ 密合,贴近⑵ 紧急⑶ 实在⑷ 旧时汉语标音的一种方法,用两个字,取上一字的声母与下一字的韵母拼成一个音。亦称“反切”。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卷别卷四下反切千結切頁碼第135頁,第11字續丁孫
切
刌也。从刀七聲。
附注丁山《數名古誼》:「七之見于卜辭、金文者,通作十……本象當中切斷形,自借為七數專名,不得不加刀于七,以為切斷專字。」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卷别卷八反切七屑反頁碼第349頁,第3行,第3字述
刌也。從刀七聲。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卷别卷四下反切千結切古音第十二部頁碼第714頁,第2字許惟賢第318頁,第2字
刌也。
段注二字雙聲同義。古文禮刌肺。今文刌爲切。引伸爲迫切。又爲一切。俗讀七計切。師古曰:一切者,權時之事。如以刀切物。苟取整齊。不顧長短縱橫。故言一切。
从刀。七聲。
段注千結切。十二部。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漢書》「一切」,暫時整齊曰「一切」,今所謂「從前之事不管,一刀斬斷」是也。今「一切」之義乃用「該括」之義,非本義矣。
「一切」,一刀斬斷。今為「包括」用,誤。
《漢書》一切,倉猝整齊也。猶今言「從前之事不管,一刀兩斷」之云。今以 「一切」為「都凡」之義,非古也。
白话解释
切,切断。字形采用“刀”作边旁,“七”作声旁。
字形解说
此字始見於篆文。篆文字形從刀、七聲。七聲,表示音讀,也兼表義。「切」本作「七」,甲骨文「七」字像把物品切斷,後加刀旁寫作切。六書屬於形聲兼會意。教育部標準楷書把左旁寫成豎挑,避免誤寫成土旁。
切字的相关索引
| # | 书籍 | 索引 |
|---|---|---|
| 1 | 汲古閣本 | 第268頁,第13字 |
| 2 | 陳昌治本 | 第359頁,第4字 |
| 3 | 黃侃手批 | 第278頁 |
| 4 | 說文校箋 | 第179頁,第2字 |
| 5 | 說文考正 | 第168頁,第17字 |
| 6 | 說文今釋 | 第604頁,第3字 |
| 7 | 說文約注 | 第1061頁,第1字 |
| 8 | 說文探原 | 第2469頁,第2字 |
| 9 | 說文集注 | 第882頁,第2字 |
| 10 | 說文標整 | 第107頁,第20字 |
| 11 | 標注說文 | 第175頁,第12字 |
| 12 | 說文注箋 | 第1378頁,第2字 |
| 13 | 說文詁林 | 第4641頁【補遺】第16693頁 |
| 14 | 通訓定聲 | 第2545頁,第4字 |
| 15 | 說文義證 | 第360頁【崇文】第1437頁 |
| 16 | 說文句讀 | 第530頁 |
| 17 | 章授筆記 | 第185頁,第5字 |
| 18 | 古字詁林 | 第四冊,第551頁,第2字 |
| 19 | 古字釋要 | 第444頁,第3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