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字详情

ㄌㄧˇ
礻部 共5画 左右结构 U+793C CJK 基本汉字
一级汉字常用字通用字

礻部

5画

1

6画 (礼)

左右结构

形声字

PYNN

IFU

WSZ

32210

4409

3281

U 793C

点、横撇/横钩、竖、点、竖弯钩

礼字概述

〔礼〕字拼音是(lǐ),部首是礻部,总笔画是5画

〔礼〕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示、乚”或“礻、乚”,五行属火。

〔礼〕字造字法是会意。从示,从豊( lǐ )。“豊”是行礼之器,在字中也兼表字音。本义是举行仪礼,祭神求福。

〔礼〕字仓颉码是IFU,五笔是PYNN,四角号码是32210,郑码是WSZ,中文电码是4409,区位码是3281

〔礼〕字的UNICODE是U+793C,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31036,UTF-32:0000793C,UTF-8:E7 A4 BC。

〔礼〕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一级字表中,序号0318,属常用字

〔礼〕字异体字是𠃞𥘆𥜨

汉字解释

ㄌㄧˇ

基本解释

社会生活中,由于道德观念和风俗习惯而形成的仪节。婚~。丧( sāng )~。典~。
符合统治者整体利益的行为准则。~教( jiào )。~治。克己复~。
表示尊敬的态度和动作。~让。~遇。~赞。~尚往来。先~后兵。
表示庆贺、友好或敬意所赠之物。~物。~金。献~。
古书名,《礼记》的简称。
姓。

详细解释

动词
1.会意。从示,从豊( lǐ )。“”是行礼之器,在字中也兼表字音。本义:举行仪礼,祭神求福。
2.同本义。
offer sacrificer to gods;
禮,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 —— 《说文》脩五礼。 —— 《虞书》。马注:“吉、凶、军、兵、嘉也。”脩六礼以节民性。六礼:冠、昏、丧、祭、乡、相见。 —— 《礼记·王制》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冠、婚、朝、聘、丧、祭、宾主、乡饮酒、军旅此之谓九礼。 —— 《大戴礼记·本命》邀见讲钧礼。 —— 清· 周容《芋老人传》设九宾礼于廷。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礼神(祭神);礼祠(以礼祭祀);礼诵(礼佛诵经);礼佛(顶礼于佛;拜佛)
3.表示敬意;尊敬。
respect;
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 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礼交(以礼相交接);礼待(以礼相待);礼陈(以礼陈说);礼新(礼待新来者)
4.礼拜,顶礼膜拜。
worship;
暗与山僧别,低头礼白云。 —— 李白《秋浦歌》
礼揖(行礼作揖)
5.礼遇;厚待。
courteous reception;
礼天下之奇才。 —— 宋· 苏洵《六国论》信而礼之。 —— 明· 顾炎武《复庵记》敬贤礼士。 —— 《资治通鉴》
礼任(礼遇信任);礼异(特殊礼遇);礼案(掌管官妓乐籍的部门;亦作“乐案”。官妓乐籍档案)
名词
1.礼节。
courtesy;
礼节甚倨。(傲慢。) —— 《史记》
军礼(军人的礼节);回礼(回答别人的敬礼);礼闱(指会试。因由礼部主持,故称);礼宪(礼仪和法令);礼检(指合乎礼仪的品行);礼职(指有关礼仪之职务);礼门(谓君子循行的礼仪之道);礼度(犹礼法。礼仪法度)
2.礼法;等级社会的典章制度,规定社会行为的规范、传统习惯。
ceremonial rites and regulations;
导之以德,齐之以礼。 —— 《论语·为政》
礼防(指礼法。谓礼之禁乱,犹防之止水);礼典(礼法);礼宗(指妇女守礼而可为人师法者);礼则(礼法,礼制)
3.礼仪。
ceremony;
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 《史记》
丧礼;礼记(书名。西汉戴圣编,内容为先秦各家有关礼仪的论著);礼体(礼仪,体统);礼上(官员上任交替);礼装(礼衣;礼服)
4.礼物。
gift;
及受礼,唯酒一斗、鹿肉一柈。 —— 《晋书·陆纳传》
财礼(彩礼。定婚时男家送给女家的财物);礼券(用以代礼物之券)
5.礼貌。
courtesy; etiquette; manness;
则是无礼。 —— 《世说新语·方正》轻而无礼。 ——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6.又。
无礼则脱。秦则无礼。
7.礼文;礼书。
book on the ceremonial rites and regulations;
儒以诗礼发冢。 —— 《庄子·外物》礼者,礼经也。 —— 《礼记》注
礼志(言礼之书);礼书(古代记礼法之书);礼传(指礼书);礼经(古代讲礼节的经典);礼学(礼经;礼书之家)
8.通“”( tǐ )。身体。
body;
采葑采菲,无以下礼。 —— 《韩诗外传·卷九》
9.姓。

越南字释义

同“𢬦”。

康熙字典

卷别 :正文・午集下 部首:示部

武英殿刻本: 第2009頁,第2

同文書局本: 第839頁,第22

標點整理本: 第800頁,第6

集韻》:禮,古作礼。註詳十三畫。

注解

〔礼〕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午集下,康熙部首是示部

〔礼〕字拼音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礻、乚

〔礼〕字造字法是会意。从示,从豊( lǐ )。“豊”是行礼之器,在字中也兼表字音。本义是举行仪礼,祭神求福。

〔礼〕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lǐ] ⑴ 社会生活中,由于道德观念和风俗习惯而形成的仪节⑵ 符合统治者整体利益的行为准则⑶ 表示尊敬的态度和动作⑷ 表示庆贺、友好或敬意所赠之物⑸ 古书名,《礼记》的简称。⑹ 姓。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中没收录字头“”,请参考“”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一上反切靈啓切頁碼2頁,第14

𥜪

異體𥜨、禮、

𥜪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从示从𧯽𧯽亦聲。

𠃞

異體𥘆、礼

𠃞礼,古文禮。

附注李孝定《甲骨文字集釋》按:「以言事神之事則為禮,以言事神之器則為豊,以言犧牲玉帛之腆美則為豐。其始實為一字也。」按:豊為醴初文,為祭、享之酒醴,非器。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一反切力體反頁碼29頁,第2行,第1

𠃞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從示,從豊,豊亦聲。

鍇注臣鍇曰:「通論僃矣。」

反切………頁碼29頁,第3行,第1

禮古文禮。

鍇注臣鍇以爲:乙,始也,禮之始之。又乙者,所以記識也。《禮》曰:「若在其丄,若在其丅」。祭,如神在明,則禮樂;幽,則鬼神,乙以記識之。乙,又表著也。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一上反切靈啓切古音第十五部頁碼8頁,第1許惟賢3頁,第7

禮𡳐也。

段注見《禮記・祭義》、《周易・序卦傳》。𡳐,足所依也。引伸之凡所依皆曰𡳐。此假借之法。屨,𡳐也。禮,𡳐也。𡳐同而義不同。

所㠯事神致福也。从示。从𧯽

段注禮有五經。莫重於祭。故禮字从示。𧯽者行禮之器。

𧯽亦聲。

段注靈啓切。十五部。

古文禮。

白话解释

礼,履行敬拜活动。用来敬神致福的仪式。字形采用“示、豊”会义,“豊”也是声旁。,这是古文写法的“礼”。

字形解说

甲骨文、金文、戰國文字以「豊」為「禮」,並無「示」旁,後來逐漸分化。甲骨文作「豆」中盛放兩串「玉」。豆為食器,亦為祭器;玉則祭儀獻薦之玉帛。「豊」字下像高腳豆,上像薦玉,豆中盛玉,表示行禮敬神。「豊」像盛以奉玉事奉神祇之器,引申而事奉神祇之事稱為「禮」。《說文‧示部》:「,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从示、从豊,禮亦聲。」又「,古文禮。」「禮」字從示、豊聲。事神之事加「示」,表示事奉神祇;豊本像行禮之器,從豊,表示音讀,兼表薦玉為禮之儀節。篆文加「示」,意思更為顯豁,表示把盛有薦玉的祭器,敬獻給神祇。本義為舉行禮儀,祭神祈福。在六書中屬於形聲兼會意。「礼」原是「禮」的異體,現作為規範字。

禮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4頁,第3字
2陳昌治本第15頁,第4字
3黃侃手批第35頁
4說文校箋第2頁,第7字
5說文考正第3頁,第2字
6說文今釋第6頁,第1字
7說文約注第10頁,第2字
8說文探原第23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9頁,第2字
10說文標整第2頁,第3字
11標注說文第1頁,第12字
12說文注箋第27頁,第1字
13說文詁林第1034頁【補遺】第16146頁【補編】第14868頁
14通訓定聲第2315頁,第4字
15說文義證第6頁【崇文】第21頁
16說文句讀第6頁
17古字詁林第一冊,第87頁,第1字
18古字釋要第12頁,第2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