𠄬字详情

𭗱

𠄬

二部 共8画 上下结构 U+2012C CJK 扩展B

二部

8画

6

12画 (棗)

上下结构

GMIF

DBMM

FLBD

U 2012C

𠄬字概述

𠄬〕字部首是二部,总笔画是8画

𠄬〕字是上下结构,可拆字为“朿、二”。

𠄬〕字仓颉码是DBMM,五笔是GMIF,郑码是FLBD

𠄬〕字的UNICODE是U+2012C,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扩展区B,10进制: 131372,UTF-32:0002012C,UTF-8:F0 A0 84 AC。

𠄬〕字异体字是

汉字解释

基本释义

𠄬

” 的俗字。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中没收录字头“𠄬”,请参考“”字。

卷别 :正文・辰集中 部首:木部

武英殿刻本: 第1271頁,第7

同文書局本: 第532頁,第18

標點整理本: 第478頁,第10

唐韻》、《集韻》、《韻會𡘋子皓切,音蚤。說文》:果名。小爾雅》:棘實謂之棗。𡌨》:大者棗,小者棘。于文𡘋朿爲棘,重朿爲棗,蓋棗性重喬,棘則低矣。

又,《儀禮・士昏禮》:婦摯,舅用棗栗。【疏】以早自謹飭爲義。棗,早也;栗,肅也。〈聘禮〉:夫人勞𢷤,使下大夫勞以二竹簠,兼執之以進。【註】右手執棗,左手執栗。【疏】棗美,故用右手也。

又,酸棗,地名。前漢・地理志》:屬陳留郡。

又,姓。出潁川。棘子成後,避仇攺爲棗。〇【按】棗棘字,《說文》別立朿部,今倂入。

注解

〔棗〕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辰集中,康熙部首是木部

〔棗〕字拼音是zǎo,上下结构,可拆字为朿、朿

〔棗〕字造字法是會意。从雙朿( cì )。朿,木芒。棗樹多刺。本义是棗樹。

〔棗〕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zǎo] ⑴ 木名。落葉喬木。種類頗多。枝有刺,花黃色,實為核果。《集韻•晧韻》:“棗,木名。”《論衡•量知》:“地種葵韮,山樹棗栗。”⑵ 棗子。《説文•朿部》:“棗,羊棗也。”《詩•豳風•七月》:“八月剥棗,十月穫稻。”⑶ 姓。《集韻•皓韻》:“棗,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