𠆬字详情

𭗱

𠆬

ㄖㄨˊ
亻部 共5画 左右结构 U+201AC CJK 扩展B

亻部

5画

3

3画 (孑)

左右结构

WFNN

OMJS

NBZ

U 201AC

𠆬字概述

𠆬〕字拼音是(rú),部首是亻部,总笔画是5画

𠆬〕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亻、亐”。

𠆬〕字仓颉码是OMJS,五笔是WFNN,郑码是NBZ

𠆬〕字的UNICODE是U+201AC,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扩展区B,10进制: 131500,UTF-32:000201AC,UTF-8:F0 A0 86 AC。

𠆬〕字异体字是

汉字解释

基本释义

𠆬

ㄖㄨˊ
1.同“”。
2.拼音rú。
3.中国人名用字。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中没收录字头“𠆬”,请参考“”字。

卷别 :正文・寅集上 部首:子部

武英殿刻本: 第656頁,第1

同文書局本: 第277頁,第7

標點整理本: 第215頁,第2

《廣韻》:居列切;《集韻》、《韻會》:吉列切;《正韻》:古屑切,𡘋音結。說文》:人無右臂形。玉篇》:單也、餘也、後也、短也。集韻》:健也。詩・大雅》:靡有孑遺。言周之民無復有遺者。

又,孑孑,特出貌。詩・鄘風》:孑孑干旌。

又,戟也。周禮・夏官・大司馬(周禮・夏官・司馬)》司戈盾。【註】戈有旁出者爲句孑。左傳・莊四年》:楚武王荆尸,授師孑焉以伐隨。揚子《方言》:凡戟而無刅謂之孑,俗作𨥂

又,孑孑,水中赤蟲,游水際,遇人則沈,俗呼沙蟲,一名蜎蠉。淮南子・說林訓》:孑孑爲蟁。【註】倒跂蟲也,化爲蟁,蟁卽蚊也。

又,姓。見《奇姓通》。

又,《集韻》:激質切,音吉 —— 義同。

卷目:考證・寅集上 部首:子部

愛日堂藏本: 第149頁,第2

同文書局本: 第1644頁,第1

又孑孑,水中赤蟲。游水際,遇人則沈。俗呼沙蟲。一名蜎蠉。《淮南子・說林訓》孑孑爲蟁。

謹照原文兩孑孑𠀤改孑孒。

注解

〔孑〕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寅集上,康熙部首是子部

〔孑〕字拼音是jié,独体字,可拆字为了、㇀

〔孑〕字造字法是象形。小篆字形,象人缺右臂形。本义是缺少右臂。

〔孑〕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jié] ⑴ 单独,孤单⑵ 〔~孓〕蚊的幼虫。通称“跟头虫”。⑶ 古同“戟”,古代兵器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