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字详情
入
入字概述
〔入〕字拼音是(rù),部首是入部,总笔画是2画,是独体字。
〔入〕字是独体字,五行属金。
〔入〕字造字法是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个尖头器具,尖头器具容易进入。本义是进来,进去。
〔入〕字仓颉码是OH,五笔是TYI,四角号码是80000,郑码是ODA,中文电码是0354,区位码是4075。
〔入〕字的UNICODE是U+5165,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20837,UTF-32:00005165,UTF-8:E5 85 A5。
〔入〕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的一级字表中,序号0011,属常用字。
〔入〕字的近义词是进,反义词是出。
相关推荐
汉字解释
康熙字典
卷别 :正文・子集下 部首:入部
武英殿刻本: 第287頁,第1字
同文書局本: 第125頁,第32字
標點整理本: 第52頁,第34字
音《唐韻》:人執切;《集韻》、《韻會》:日汁切;《正韻》:日執切,𡘋任入聲。《說文》:內也。《玉篇》:進也。《禮・少儀》:事君,量而後入。〈檀弓〉:孟子𧝓比御而不入㊟〔〈檀弓〉作「孟獻子禫,縣而不樂,比御而不入」,孟子當為孟獻子脫文,𧝓當為禫形誤〕。【註】言雖比次婦人之當御者,猶不入寢也。
义又,《春秋・隱二年》:莒人入向。〈定六年〉:於越入吳。【傳】造其國都曰入,弗地曰入。【註】謂勝其國邑不有其地也。入者,逆而不順,非王命而入人國也。
义又,《廣韻》:納也、得也。
义又,《增韻》:沒也。
义又,《楞嚴經》:六入謂六塵,卽眼入色、耳入聲也。
义又,《敎坊記》:每日常在天子左右爲長入。
卷目:考證・子集下 部首:入部
愛日堂藏本: 第67頁,第1字
同文書局本: 第1639頁,第39字
《檀弓》孟子𧝓比御而不入。
謹照原書孟子改爲孟獻子。
注解
〔入〕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子集下,康熙部首是入部。
〔入〕字拼音是rù,独体字。
〔入〕字造字法是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个尖头器具,尖头器具容易进入。本义是进来,进去。
〔入〕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rù] ⑴ 进,由外到内⑵ 适合,恰好合适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卷别卷五下反切人汁切頁碼第166頁,第14字續丁孫
入
內也。象从上俱下也。凡入之屬皆从入。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卷别卷十反切而集反頁碼第416頁,第1行,第1字述
内也,象從上俱下也。凡入之屬,皆從入。
鍇注臣鍇曰:「從上俱下,入而散也。陰陽气入地,則流散。」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卷别卷五下反切人汁切古音第七部頁碼第893頁,第1字許惟賢第396頁,第3字
內也。
段注自外而中也。
象從上俱下也。
段注上下者,外中之象。人汁切。七部。
凡入之屬皆从入。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古無半齒音,讀為舌頭,故曰内(納)。
白话解释
入,进到内部。字形像什么东西一齐从上面落下的样子。所有与入相关的字,都采用“入”作边旁。
字形解说
甲骨文、金文、篆文之形,都示從上向下進入的意思。所謂上、下,即外、內之意,以示從外進入裡面的意思。以上諸形,都據臆構的虛象造字。在六書中屬於指事。戰國文字,多一橫筆,可視作界線,以示內外之別,仍屬指事。隸書形變作,楷書沿之以定體,也就不易瞭解其初形了。
入字的相关索引
| # | 书籍 | 索引 |
|---|---|---|
| 1 | 汲古閣本 | 第331頁,第1字 |
| 2 | 陳昌治本 | 第429頁,第6字 |
| 3 | 黃侃手批 | 第336頁 |
| 4 | 說文校箋 | 第212頁,第14字 |
| 5 | 說文考正 | 第206頁,第2字 |
| 6 | 說文今釋 | 第730頁,第2字 |
| 7 | 說文約注 | 第1282頁,第1字 |
| 8 | 說文探原 | 第2863頁,第2字 |
| 9 | 說文集注 | 第1071頁,第2字 |
| 10 | 說文標整 | 第131頁,第4字 |
| 11 | 標注說文 | 第211頁,第7字 |
| 12 | 說文注箋 | 第1687頁,第1字 |
| 13 | 說文詁林 | 第5442頁【補遺】第16801頁 |
| 14 | 通訓定聲 | 第411頁,第2字 |
| 15 | 說文義證 | 第438頁【崇文】第1749頁 |
| 16 | 說文句讀 | 第656頁 |
| 17 | 說文新證 | 第443頁,第1字 |
| 18 | 章授筆記 | 第221頁,第5字 |
| 19 | 古字詁林 | 第五冊,第418頁,第1字 |
| 20 | 古字釋要 | 第527頁,第2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