𠳲字概述
〔𠳲〕字部首是口部,总笔画是10画。
〔𠳲〕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口、日、于”。
〔𠳲〕字仓颉码是RAMD,五笔是KJGF,郑码是JKAD。
〔𠳲〕字的UNICODE是U+20CF2,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扩展区B,10进制: 134386,UTF-32:00020CF2,UTF-8:F0 A0 B3 B2。
〔𠳲〕字异体字是冔。
相关推荐
汉字解释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中没收录字头“𠳲”,请参考“冔”字。
卷别 :正文・子集下 部首:冂部
武英殿刻本: 第297頁,第4字
同文書局本: 第129頁,第27字
標點整理本: 第56頁,第28字
音《唐韻》:况于切;《集韻》、《韻會》:匈于切,𡘋音吁。《玉篇》:覆也、殷之冕也。《儀禮・士冠禮》:周弁,殷冔,夏收。【註】冔名出于幠。幠,覆也,言所以自覆飾也。《詩・大雅》「常服黼冔」,《廣韻》或作𠕮。
音又,《唐韻》:況羽切;《集韻》、《韻會》:火羽切,𡘋音詡 —— 義同。
义《韻會》:毛氏曰:从冃、从吁。从日,誤;或作哻,亦誤。
注解
〔冔〕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子集下,康熙部首是冂部。
〔冔〕字拼音是xú,上下结构,可拆字为⺜、吁。
〔冔〕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xú] ⑴ 中国殷代冠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