𡾏字详情

𭗱

𡾏

山部 共18画 上下结构 U+21F8F CJK 扩展B
三叠字

山部

18画

15

23画 (巖)

上下结构

MDDD

UMRR

LLGG

U 21F8F

𡾏字概述

𡾏〕字部首是山部,总笔画是18画

𡾏〕字是上下结构,三叠字 (含三叠字结构),可拆字为“山、磊”。

𡾏〕字仓颉码是UMRR,五笔是MDDD,郑码是LLGG

𡾏〕字的UNICODE是U+21F8F,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扩展区B,10进制: 139151,UTF-32:00021F8F,UTF-8:F0 A1 BE 8F。

𡾏〕字异体字是

汉字解释

基本释义

𡾏

同“”。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中没收录字头“𡾏”,请参考“”字。

卷别 :正文・寅集中 部首:山部

武英殿刻本: 第767頁,第14

同文書局本: 第323頁,第7

標點整理本: 第263頁,第5

唐韻》:五銜切;《集韻》:魚銜切;《韻會》:疑銜切;《正韻》:魚咸切,𡘋音嵒。說文》:岸也。从山,嚴聲。增韻》:石窟曰巖,深通曰洞。

一曰險也。左傳・隱元年》:制,巖邑也。公羊傳・僖三十二年》:殽之嶔巖,文王所避風雨處。

又,嶃巖,高峻貌。司馬相如〈上林賦〉:嶄巖嵾嵳。

又,巖廊,殿廡也。漢武帝〈策賢良制〉:虞舜之時,遊於巖廊之上。

又,地名。書・說命》:說築傅巖之野。【傳】傅巖,在虞虢之閒。

又,《集韻》:魚杴切;《韻會》:疑杴切,𡘋音嚴 —— 巖巖,高貌。詩・魯頌》:泰山巖巖,魯邦所詹。

又,《正字通》本作[⿸屵𣪏],亦作[⿳山吅𠪔],通作嵒、碞。〇【按】巖與嵒同。說文》:嵒,五咸切,山巖也;巖,五緘切,岸也 —— 同字分訓,巖專訓岸,𡘋

卷目:考證・寅集中 部首:山部

愛日堂藏本: 第189頁,第2

同文書局本: 第1646頁,第5

《公羊傳・僖三十二年》殽之嶔巖,文王所避風雨處。

謹照原文三十二年改三十三年。處改也。

注解

〔巖〕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寅集中,康熙部首是山部

〔巖〕字拼音是yán,上下结构,可拆字为山、嚴

〔巖〕字造字法是形聲。从山,嚴聲。「巖」爲會意字。本义是高峻的山崖。

〔巖〕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yán] ⑴ 崖岸;山或高地的边。⑵ 山峰。⑶ 石窟;洞穴。⑷ 岩石,构成地壳的石头。⑸ 高峻;险要。⑹ 峻廊(古建筑学名词)。⑺ 〔巖巖〕①积石貌。②高大;高耸。⑻ 古地名“傅巖”的简称。在今山西省平陆县东。相传商王武丁的大臣傅说为奴隶时曾在此从事版筑,后世常用来指贤者隐遁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