𢋊字详情

𭗱

𢋊

广部 共16画 左上包围结构 U+222CA CJK 扩展B

广部

16画

13

16画 (壅)

左上包围结构

YYXY

IYVG

TGZN

U 222CA

𢋊字概述

𢋊〕字部首是广部,总笔画是16画

𢋊〕字是左上包围结构,可拆字为“广、雍”。

𢋊〕字仓颉码是IYVG,五笔是YYXY,郑码是TGZN

𢋊〕字的UNICODE是U+222CA,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扩展区B,10进制: 139978,UTF-32:000222CA,UTF-8:F0 A2 8B 8A。

𢋊〕字异体字是𢋘

汉字解释

基本释义

𢋊

同“”。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中没收录字头“𢋊”,请参考“”字。

卷别 :正文・丑集中 部首:土部

武英殿刻本: 第559頁,第8

同文書局本: 第240頁,第18

標點整理本: 第172頁,第26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𡘋於用切,雍去聲 —— 塞也。史記・秦本紀》:河決不可復壅。一曰加土封也、培也。大江南道方語,凡培覆根土澆灌花草𡘋曰壅。

又,草名。芡實一名雞壅。見《本草》。

又,於容切,音邕 —— 與雍通。周禮》壅氏,《漢書・溝洫志》壅皆作雍。

又,《集韻》、《韻會》:委勇切;《正韻》:伊竦切,𡘋音擁 —— 義同。

注解

〔壅〕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丑集中,康熙部首是土部

〔壅〕字拼音是yōng,上下结构,可拆字为雍、土

〔壅〕字造字法是形声。从土,雍声。本义是塞。阻塞;阻挡。

〔壅〕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yōng] ⑴ 堵塞⑵ 用土或肥料培在植物的根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