𢎮字详情

𭗱

𢎮

弓部 共6画 上下结构 U+223AE CJK 扩展B

弓部

6画

3

6画 (𢎮)

上下结构

XWGF

NOM

YZOA

U 223AE

𢎮字概述

𢎮〕字部首是弓部,总笔画是6画

𢎮〕字是上下结构,可拆字为“亼、弓”。

𢎮〕字仓颉码是NOM,五笔是XWGF,郑码是YZOA

𢎮〕字的UNICODE是U+223AE,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扩展区B,10进制: 140206,UTF-32:000223AE,UTF-8:F0 A2 8E AE。

𢎮〕字异体字是

汉字解释

基本释义

𢎮

同“”。

康熙字典

卷别 :正文・寅集下 部首:弓部

武英殿刻本: 第855頁,第6

同文書局本: 第357頁,第10

標點整理本: 第301頁,第10

字彙補》:古文氐字,星名也。註詳氏部一畫。

注解

𢎮〕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寅集下,康熙部首是弓部

𢎮〕字上下结构,可拆字为󰏗、一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中没收录字头“𢎮”,请参考“”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十二下反切丁禮切頁碼420頁,第7

異體𢎮

氐至本也。从氏下箸一。一,地也。凡氐之屬皆从氐。

附注林義光《文源》:「當與『氐』同字。氏、氐音稍變,故加『一』以別之。『一』,實非地。氏象根。根在地下,非根之下復有地也。」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二十四反切的齊反頁碼1005頁,第4行,第1

氐至也。本也。從氏下箸一。一,地也。凡氐之屬,皆從氐。

鍇注臣鍇按:天,根氐也。指事。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十二下反切丁禮切古音第十五部頁碼2511頁,第2許惟賢1092頁,第3

氐至也。

段注氐之言抵也。凡言大氐,猶大都也。

本也。

段注小徐本有此二字。氐爲本。故柢以會意。《國語》曰:天𣒨見而水涸。韋曰:天𣒨,亢氐之閒。

从氏下箸一。

段注直略切。會意也。許書無低字。底,一曰下也。而昏解云:从日,氐省。氐者,下也。是許說氐爲高低字也。《廣韵》都奚切。《玉篇》丁兮切。十五部。大徐丁禮切

一,

段注逗。

地也。

段注一之用甚多。故每分別解之。

凡氐之屬皆从氐。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章太炎 (近代)

今抵字當作氐,《說文》無底字,亦應作氐。

抵某處之抵當作氐。底字《說文》所無,亦當作氐[一]。[一]朱、錢所記皆如此,《說文》九篇下广部實有「底」字,解云:「山居也。一曰下也。从广氐聲」。

白话解释

氐,抵达。字形采用“氏”和“一”构成指事字,表示“氏”下面附着“一”。所有与氐相关的字,都采用“氐”作边旁。

氐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832頁,第5字
2陳昌治本第1069頁,第2字
3黃侃手批第797頁
4說文校箋第557頁,第5字
5說文考正第499頁,第5字
6說文今釋第1845頁,第2字
7說文約注第3105頁,第2字
8說文探原第6217頁,第2字
9說文集注第2667頁,第1字
10說文標整第332頁,第1字
11標注說文第534頁,第12字
12說文注箋第4396頁,第1字
13說文詁林第12316頁【補遺】第17863頁
14通訓定聲第2303頁,第2字
15說文義證第1097頁【崇文】第4385頁
16說文句讀第1816頁
17說文新證第860頁,第2字
18古字詁林第九冊,第934頁,第1字
19古字釋要第1166頁,第2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