𢚧字概述
〔𢚧〕字部首是心部,总笔画是10画。
〔𢚧〕字是上下结构,可拆字为“𦣻、心”。
〔𢚧〕字仓颉码是MUP,五笔是DHNU,郑码是ANWZ。
〔𢚧〕字的UNICODE是U+226A7,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扩展区B,10进制: 140967,UTF-32:000226A7,UTF-8:F0 A2 9A A7。
〔𢚧〕字异体字是憂。
相关推荐
汉字解释
康熙字典
卷别 :正文・卯集上 部首:心部
武英殿刻本: 第957頁,第23字
同文書局本: 第401頁,第26字
標點整理本: 第346頁,第26字
音《唐韻》、《集韻》、《韻會》:於求切;《正韻》:於尤切 —— 本作𢝊,今作憂。《說文》:愁也。《爾雅・釋詁》:思也。【疏】憂者,愁思也。《書・洪範》六極,三曰憂。
义又,疾也。《禮・曲禮》某有負薪之憂。【註】憂或爲疾。
义又,幽也。《易・乾卦》憂則違之。【註】謂時當幽隱也。
义又,辱也。《易・繫辭》:小人道憂也。
义又,居喪曰憂。《書・說命》:王宅憂。
义又,孕病曰憂。〈晉語〉:文王在母不憂。
义又,人憂則頭低垂。《禮・曲禮》下于帶則憂。【註】憂則低也。
义又,幽憂曰癙憂。《詩・小雅》:癙憂以痒。《周禮・春官・大宗伯》:以凶禮哀邦國之憂。
义又,姓。出《姓苑》。
音又,《韻會》:烏侯切,音謳 —— 義同。《集韻》作㥑。
音又,《集韻》、《韻會》𡘋於救切。《集韻》:慮也。〈詩序〉:百姓見憂。徐邈讀。
音又,叶於希切,音衣。《易林》:不見叔姫,使伯心憂。
音又,叶衣虛切,音於。《易林》:出入休居,安止無憂。《黃庭經》:三神之樂由隱居,倏忽遊遨無遺憂。
音又,叶伊姚切,音妖。《三略》:士可下而不可驕,將可樂而不可憂。
音又,叶一笑切,音要。《詩・王風》:我生之初,尚無造;我生之後,逢此百憂。又,〈唐風〉:揚之水,白石皓皓;素衣朱繡,從子于鵠;既見君子,云何其憂。鵠,居號切。
音又,叶於糾切,音黝。〈晉語〉:商之衰也,其銘有之,曰:嗛嗛之德,不足就也,不可以矜,而祇取憂也;嗛嗛之食,不足狃也,不能爲膏,而祇離咎也。
义《集韻》本作𢝊,或作懮。《說文》从心、从頁。頁,首也,心憂則髮白。
义又,《字彙補》:亦與𢖒同。《說文》憂,和之行也。引《詩》布政憂憂。後人以𢝊愁之字从憂,遂以憂和之字从𢖒,浸失六書之原矣。
注解
〔憂〕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卯集上,康熙部首是心部。
〔憂〕字拼音是yōu,上下结构,可拆字为㥑、夊、;、、𢖻。
〔憂〕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yōu] ⑴ 憂愁;憂慮。《説文•心部》“𢝊,愁也”《爾雅•釋詁下》:“憂,思也。”《玉篇•心部》:“憂,愁也。”⑵ 憂患;禍患。《國語•晋語六》:“且唯聖人能無外患,又無内憂。”⑶ 疾病。《孟子•公孫丑下》:“有采薪之憂,不能造朝。今病小愈,趨造於朝。”⑷ 居喪。多指居父母喪。《書•説命上》:“王宅憂,亮陰三祀。”⑸ 閉塞不通。《鬼谷子•權》:“憂者,閉塞而不泄也。”⑹ 通“優”。➊平和;寬和。《説文•夂部》:“憂,和之行也。《詩》曰:‘布政憂憂。’” ➋戲謔。《詩•大雅•板》:“匪我言耄,爾用憂謔。”⑺ 姓。《通志•氏族略五》:“憂氏,見《姓苑》。”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卷别卷十下反切於求切頁碼第357頁,第4字續丁孫
𢝊
異體㥑、𢚧
愁也。从心从𩑋。
鉉注徐鍇曰:「𢝊形於顏面,故从頁。」
附注徐鍇繫傳:「𢝊心形於顏面,故从頁。」《正字通・心部》:「𢝊,憂本字。」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卷别卷二十反切衣仇反頁碼第866頁,第5行,第1字述
愁也。從心頁聲。𢝊,心形於顏面,故從頁。
鍇注臣鍇曰:「一本愁憂字,憂從此,與憂別。」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卷别卷十下反切於求切古音第三部頁碼第2053頁,第5字許惟賢第898頁,第5字
愁也。
段注上文云愁,𢝊也。此云𢝊,愁也。二篆互訓。不知何時淺人盡易許書𢝊字。許於夊部曰:憂,和行也。从夊,𢝊聲。非和行則不得从夊矣。又引詩布政憂憂。於此知許所據詩惟此作憂。其他訓愁者皆作𢝊。自叚憂代𢝊。則不得不叚憂代憂。而《商頌》乃作布政優優。優者,饒也。一曰倡也。
从心頁。
段注鍇本下衍聲字。非。
𢝊心形於顔面。故从頁。
段注此九字鉉本無之。鍇本有。《韵會》引同。今汪啓淑所刻鍇本𢝊篆奪去。憚篆已下又奪一葉。少憚至惢三十三篆。惟姑蘇顧氏,黃氏所臧舊抄不少。此會意。如息从心自,由心達於鼻。思从心囟,由心徹於囟也。於求切。三部。
𢝊字的相关索引
| # | 书籍 | 索引 |
|---|---|---|
| 1 | 汲古閣本 | 第705頁,第1字 |
| 2 | 陳昌治本 | 第893頁,第5字 |
| 3 | 黃侃手批 | 第677頁 |
| 4 | 說文校箋 | 第459頁,第12字 |
| 5 | 說文考正 | 第425頁,第7字 |
| 6 | 說文今釋 | 第1538頁,第1字 |
| 7 | 說文約注 | 第2619頁,第4字 |
| 8 | 說文探原 | 第5224頁,第1字 |
| 9 | 說文集注 | 第2264頁,第3字 |
| 10 | 說文標整 | 第280頁,第15字 |
| 11 | 標注說文 | 第445頁,第8字 |
| 12 | 說文注箋 | 第3664頁,第1字 |
| 13 | 說文詁林 | 第10516頁【補遺】第17594頁 |
| 14 | 通訓定聲 | 第1055頁,第3字 |
| 15 | 說文義證 | 第912頁【崇文】第3645頁 |
| 16 | 說文句讀 | 第1480頁 |
| 17 | 說文新證 | 第793頁,第1字 |
| 18 | 古字詁林 | 第八冊,第1052頁,第3字 |
| 19 | 古字釋要 | 第997頁,第6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