𢦵字详情

𭗱

𢦵

戈部 共9画 右上包围结构 U+229B5 CJK 扩展B

戈部

9画

5

5画 (矛)

右上包围结构

ACBT

INIH

HMIM

U 229B5

𢦵字概述

𢦵〕字部首是戈部,总笔画是9画

𢦵〕字是右上包围结构,可拆字为“戈、矛”。

𢦵〕字仓颉码是INIH,五笔是ACBT,郑码是HMIM

𢦵〕字的UNICODE是U+229B5,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扩展区B,10进制: 141749,UTF-32:000229B5,UTF-8:F0 A2 A6 B5。

𢦵〕字异体字是

汉字解释

基本释义

𢦵

同“”。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中没收录字头“𢦵”,请参考“”字。

卷别 :正文・午集中 部首:矛部

武英殿刻本: 第1963頁,第1

同文書局本: 第821頁,第22

標點整理本: 第780頁,第58

唐韻》:莫浮切;《集韻》、《韻會》:迷浮切,𡘋音謀。說文》:酋矛也。建於兵車,長二丈,象形【徐曰】鉤兵也。書・牧誓》:立爾矛。【傳】矛長,故立之於地。詩・秦風》:厹矛鋈錞。【傳】三隅矛也。禮・曲禮》:進矛戟者前其鐓。【疏】矛如鋋而三廉也。周禮・冬官・考工記・廬人》:酋矛常有四尺,夷矛三尋。【註】八尺曰尋,倍尋爲常。酋、夷,長短名。史記・仲尼弟子傳》:越使大夫種以屈盧之矛賀吳王。尉繚子・制談篇》:殺人於五十步之內者,矛戟也。揚子《方言》:矛,吳揚江淮南楚五湖之閒謂之鍦,或謂之鋋,或謂之鏦。

又,言不相副曰矛盾。韓非子・難一篇》:楚人譽其盾之堅曰:物莫能陷也。又譽其矛之利曰:物無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應。此矛盾之說也。

又,星名。史記・天官書》:杓端有兩星,一內爲矛招搖,一外爲盾天鋒。【註】招搖爲天矛,近北斗者也。

又,藥名。本草綱目》:衞矛,一名鬼箭。李時珍曰》:齊人謂箭羽爲衞,此物幹有直羽如箭羽,矛刃自衞之狀,故名

注解

〔矛〕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午集中,康熙部首是矛部

〔矛〕字拼音是máo,半包围结构。

〔矛〕字造字法是象形。金文字形,是古代用来刺杀敌人的进攻性武器。本义是长矛。

〔矛〕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máo] ⑴ 古代用来刺杀敌人的长柄兵器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中没收录字头“𢦵”,请参考“”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十四上反切莫浮切頁碼473頁,第14

矛酋矛也。建於兵車,長二丈。象形。凡矛之屬皆从矛。

𢧟

異體𢦧𢦵

𢧟古文矛从戈。

附注于省吾《駢續》:「(金文矛)上象其鋒,中象其身,下端有銎,所以納柲,一側有耳,耳有孔,蓋恐納柲於銎之不固,以繩穿耳以縛之,亦有兩側有耳者。」「《說文》矛……其古文𢦧,乃形之譌變。」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二十七反切莫浮反頁碼1106頁,第2行,第1

𢧟酋矛也,建於兵車,長二丈。象形。凡矛之屬,皆從矛。

鍇注臣鍇曰:「鉤,兵也;酋矛,長矛也。※,矛也。※,其上所注旄屬,建者邪迆立之也。《周禮》酋矛,常有四尺十六尺爲常也。

反切………頁碼1106頁,第4行,第1

古文矛從戈。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十四上反切莫浮切古音第三部頁碼2875頁,第1許惟賢1249頁,第2

𢧟酋矛也。建於兵車。長二丈。

段注見《考工記》。記有酋矛,夷矛。酋矛常有四尺。夷矛三尋。鄭注。酋夷,長短。酋之言遒也。酋近夷長矣。按許不言夷矛者,兵車所不建。不常用也。《魯頌》箋云:兵車之法。左人持弓。右人持矛。中人御。

象形。

段注《考工記》謂之刺兵。其刃當直。而字形曲其首。未聞。直者象其柲。左右葢象其英。《鄭風》傳云:重英,矛有英飾也。《魯頌傳》云:朱英,矛飾也。按矛飾葢縣毛羽。據《鄭箋》則《毛傳》云重喬累荷也者,所以縣毛羽也。莫浮切。三部。

凡矛之屬皆从矛。

古文矛。从戈。

白话解释

矛,长矛。竖立战车上,长二丈。字形像长矛的形状。所有与矛相关的字,都采用“矛”作边旁。,这是古文写法的“矛”, 采用“戈”作边旁。

字形解说

金文二例,像有柄的刺刄,柄上圓環,可繫以飾物,屬象形(《文字析義》,P.283)。戰國文字三例,形多訛變,柄之兩側,似增了一些刀刄。篆文承金文之形而來,上像鋒刄,唯訛變為彎斜之形;一豎像柄;像飾物;本和柄相連作,本作,名之為鐏。當持矛靜止時,矛和地接觸,可使矛平衡,然省略右邊的,稍失其形。以上諸形,都據具體的實象造字。在六書中屬於象形。字經隸書,其形作,刺刄訛變成,飾物成了,頗失其形。楷書沿之而定體,也就不易瞭解其初形了。

矛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939頁,第11字
2陳昌治本第1210頁,第2字
3黃侃手批第898頁
4說文校箋第631頁,第2字
5說文考正第563頁,第15字
6說文今釋第2096頁,第2字
7說文約注第3494頁,第2字
8說文探原第7003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2990頁,第2字
10說文標整第376頁,第2字
11標注說文第607頁,第5字
12說文注箋第5004頁,第1字
13說文詁林第13759頁【補遺】第18060頁
14通訓定聲第1041頁,第1字
15說文義證第1249頁【崇文】第4993頁
16說文句讀第2069頁
17說文新證第938頁,第1字
18古字詁林第十冊,第691頁,第1字
19古字釋要第1302頁,第2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