𢩥字详情

𭗱

𢩥

手部 共4画 左上包围结构 U+22A65 CJK 扩展B

手部

4画

1

5画 (𢩥)

左上包围结构

RNV

HQN

MDYD

U 22A65

𢩥字概述

𢩥〕字部首是手部,总笔画是4画

𢩥〕字是左上包围结构,可拆字为“、乙”。

𢩥〕字仓颉码是HQN,五笔是RNV,郑码是MDYD

𢩥〕字的UNICODE是U+22A65,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扩展区B,10进制: 141925,UTF-32:00022A65,UTF-8:F0 A2 A9 A5。

𢩥〕字异体字是

汉字解释

基本释义

𢩥

同“”。

康熙字典

卷别 :正文・卯集中 部首:手部

武英殿刻本: 第999頁,第2

同文書局本: 第417頁,第2

標點整理本: 第364頁,第1

說文》失本字,式質切 —— 縱也。乙象艸木屈曲而出形,故从乙。正譌》:从手,乙聲。六書精薀〔即《六書精蘊》〕:凡失皆作𢩥。別詳大部失字註。

注解

𢩥〕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卯集中,康熙部首是手部

𢩥〕字左上包围结构,可拆字为龵、㇈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中没收录字头“𢩥”,请参考“”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十二上反切式質切頁碼405頁,第4

𢩥

異體

𢩥縱也。从手乙聲。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二十三反切詩必反頁碼972頁,第2行,第3

𢩥縱也。從手乙聲。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十二上反切式質切古音第十二部頁碼2416頁,第4許惟賢1050頁,第6

𢩥縱也。

段注縱者,緩也。一曰捨也。在手而逸去爲失。《兔部》曰:逸,失也。古多叚爲逸去之逸。亦叚爲淫泆之泆。

从手。乙聲。

段注以甲乙之乙爲聲。式質切。十二部。

白话解释

失,放手、脱手而不能控制。字形采用“手”作边旁,采用“乙”作声旁。

字形解说

此字始見於戰國文字。戰國文字作「」,左旁的「」乃是「手」的變形,右下的「」乃是「?」的反體變形;「?」是牽引的意思。手表示握持,?表示為人所牽引,形體結構顯現手握之物被人奪取之意。篆文構形亦同,而隸書則將「手」字上一撇改置左上方,其下則斷筆成點。今楷書則上部據隸書構形,下部則又連筆變形,已看不出「從?手」的構形。在六書中屬於異文會意。

失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799頁,第14字
2陳昌治本第1022頁,第6字
3黃侃手批第768頁
4說文校箋第533頁,第12字
5說文考正第479頁,第21字
6說文今釋第1764頁,第6字
7說文約注第2980頁,第3字
8說文探原第5965頁,第2字
9說文集注第2563頁,第2字
10說文標整第318頁,第22字
11標注說文第511頁,第3字
12說文注箋第4234頁,第3字
13說文詁林第11883頁
14通訓定聲第2526頁,第3字
15說文義證第1056頁【崇文】第4221頁
16說文句讀第1740頁
17說文新證第846頁,第1字
18古字詁林第九冊,第683頁,第1字
19古字釋要第1121頁,第2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