𢪚字概述
〔𢪚〕字部首是扌部,总笔画是7画。
〔𢪚〕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扌、㓁”或“扌、冗”。
〔𢪚〕字仓颉码是QBHU,五笔是RPQN,郑码是DWRD。
〔𢪚〕字的UNICODE是U+22A9A,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扩展区B,10进制: 141978,UTF-32:00022A9A,UTF-8:F0 A2 AA 9A。
〔𢪚〕字异体字是抌。
相关推荐
汉字解释
康熙字典
卷别 :正文・卯集中 部首:手部
武英殿刻本: 第1008頁,第2字
同文書局本: 第421頁,第2字
標點整理本: 第367頁,第21字
音《唐韻》:竹甚切;《集韻》:陟甚切,𡘋碪上聲。《說文》:深擊也。从手,冘聲。
义一說楚謂搏曰抌。
音又,《集韻》:食荏切,音甚。揚子《方言》:㧙抌,推也。《列子・黃帝篇》:攩㧙挨抌,亡所不爲。
音又,《唐韻》:以主切;《集韻》:勇主切,𡘋音庾 —— 刺也。
音又,《唐韻》、《集韻》𡘋都感切,音黕 —— 義同。
义《集韻》或作㪛,又作𢻼。〇【按】《說文》𦥝,或从手从宂作抭,非抌也。諸書音義譌抭爲抌,不合《說文》本訓者,今俱考正。詳後抭字註。
注解
〔抌〕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卯集中,康熙部首是手部。
〔抌〕字是多音字,拼音是dǎn、shěn,左右结构,可拆字为扌、冘。
〔抌〕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dǎn] ⑴ 深击。⑵ 刺。⑶ 手搏。㈡ [shěn] ⑴ 推。⑵ 系物的桩子。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卷别卷七上反切以沼切頁碼第234頁,第13字續丁孫
𤔘
異體𦥝、舀
抒臼也。从爪、臼。《詩》曰:「或簸或舀。」
抭
舀或从手从宂。
𦥟
異體𦥨
舀或从臼、宂。
附注朱駿聲《通訓定聲》:「从爪臼會意。按爪亦聲。或从手从宂,或从臼从宂;按:或體皆从冘得聲。冘舀一聲之轉,篆體誤从宂。抌字與《臨部》訓深擊者形同義別。或曰,皆當从穴,存參。」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卷别卷十三反切以紹反頁碼第601頁,第4行,第1字述
杼臼。從臼爪聲。《詩》曰:「或簸或舀。」
鍇注臣鍇曰:「會意也。爪,向下取之也。滔、韜、稻之類,音近舀者,皆從此。」
反切………頁碼第601頁,第5行,第1字述
或從手、宂。
鍇注臣鍇按:周官有女舂抭,謂抭臼中米也。
反切………頁碼第601頁,第5行,第2字述
或從臼、宂。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卷别卷七上反切以沼切古音第三部頁碼第1335頁,第3字許惟賢第583頁,第5字
抒臼也。
段注《生民詩》曰:或舂或揄。或簸或蹂。毛云:揄,抒臼也。然則揄者,舀之叚借字也。抒,挹也。旣舂之。乃於臼中挹出之。今人凡酌彼注此皆曰舀。其引伸之語也。
从爪臼。
段注會意。以沼切。今語也。古音讀如由。《釋文》引《說文》弋紹切。音隱巳如此。
詩曰:或簸或舀。
段注此偁或舂或揄也。簸字系一時筆誤耳。舀揄不同。則或許所據《毛詩》作舀。或許取諸三家詩。如毛作革,韓作𦑜之比。皆不可定。
舀或从手宂。
段注从手宂聲也。宂今音在九部。古音當在三部。《周禮・舂人》。奄二人。女舂抭二人。奚五人。鄭曰:抭,抒臼也。引詩或舂或抭。禮《有司》徹篇。執挑匕柄以挹湆注於疏匕。鄭云:挑讀如或舂或抭之抭。按鄭君注禮。多用《韓詩》。然則《韓詩》作抭。卽舀也。
舀或从臼宂。
白话解释
舀,将臼中物用盛器装出来。字形采用“爪、臼”会义。《诗经》上有诗句唱道:“有时扬簸有时盛舀。”
舀字的相关索引
| # | 书籍 | 索引 |
|---|---|---|
| 1 | 汲古閣本 | 第461頁,第6字 |
| 2 | 陳昌治本 | 第590頁,第1字 |
| 3 | 黃侃手批 | 第454頁 |
| 4 | 說文校箋 | 第296頁,第10字 |
| 5 | 說文考正 | 第284頁,第13字 |
| 6 | 說文今釋 | 第1026頁,第2字 |
| 7 | 說文約注 | 第1752頁,第1字 |
| 8 | 說文探原 | 第3697頁,第1字 |
| 9 | 說文集注 | 第1509頁,第3字 |
| 10 | 說文標整 | 第182頁,第7字 |
| 11 | 標注說文 | 第292頁,第4字 |
| 12 | 說文注箋 | 第2408頁,第1字 |
| 13 | 說文詁林 | 第7335頁【補遺】第17097頁 |
| 14 | 通訓定聲 | 第1081頁,第3字 |
| 15 | 說文義證 | 第623頁【崇文】第2489頁 |
| 16 | 說文句讀 | 第957頁 |
| 17 | 古字詁林 | 第六冊,第709頁,第1字 |
| 18 | 古字釋要 | 第698頁,第1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