𢭒字详情

𭗱

𢭒

扌部 共10画 左右结构 U+22B52 CJK 扩展B

扌部

10画

7

14画 (搔)

左右结构

RYQS

QIKD

DSOF

U 22B52

𢭒字概述

𢭒〕字部首是扌部,总笔画是10画

𢭒〕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扌、义、木”或“扌、义、朩”。

𢭒〕字仓颉码是QIKD,五笔是RYQS,郑码是DSOF

𢭒〕字的UNICODE是U+22B52,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扩展区B,10进制: 142162,UTF-32:00022B52,UTF-8:F0 A2 AD 92。

𢭒〕字异体字是𢫺

汉字解释

基本释义

𢭒

同“”。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中没收录字头“𢭒”,请参考“”字。

卷别 :正文・卯集中 部首:手部

武英殿刻本: 第1066頁,第2

同文書局本: 第446頁,第25

標點整理本: 第393頁,第26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𡘋蘇曹切,音騷。說文》:刮也。增韻》:手爬也。詩・邶風》:搔首踟躕。禮・內則》:疾痛苛癢,而敬抑搔之。【註】抑按搔摩也。前漢・枚乗傳》:十圍之木,始生如蘖,足可搔而絕。【註】搔,謂抓也。

又,與騷通。〈吳志・陸凱傳〉:所在搔擾,更爲煩苛。集韻》或作𢸪

又,側絞切,音爪 —— 手足甲也。與蚤同。儀禮・士虞禮》沐浴櫛搔翦,通作爪。

又,先到切,音譟 —— 與𢮞同,攫搏也。互見前八畫增字。

注解

〔搔〕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卯集中,康熙部首是手部

〔搔〕字拼音是sāo,左右结构,可拆字为扌、蚤

〔搔〕字造字法是形声。从手,蚤声。本义是用指甲轻刮。

〔搔〕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sāo] ⑴ 挠,用手指甲轻刮⑵ 古同“骚”,扰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