𢲕字详情

𭗱

𢲕

扌部 共13画 左右结构 U+22C95 CJK 扩展B

扌部

13画

10

13画 (揆)

左右结构

RWTD

QNOK

DXMA

U 22C95

𢲕字概述

𢲕〕字部首是扌部,总笔画是13画

𢲕〕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扌、𤼩”。

𢲕〕字仓颉码是QNOK,五笔是RWTD,郑码是DXMA

𢲕〕字的UNICODE是U+22C95,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扩展区B,10进制: 142485,UTF-32:00022C95,UTF-8:F0 A2 B2 95。

𢲕〕字异体字是

汉字解释

基本释义

𢲕

同“”。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中没收录字头“𢲕”,请参考“”字。

卷别 :正文・卯集中 部首:手部

武英殿刻本: 第1053頁,第5

同文書局本: 第441頁,第4

標點整理本: 第388頁,第1

唐韻》:求癸切;《集韻》、《韻會》:巨癸切,𡘋葵上聲。說文》:葵也。爾雅・釋言》:度也。易・繫辭》:初率其辭而揆其方。【註】循其辭,以度其義。詩・鄘風》:揆之以日。史記・律書》:癸之爲言揆也,言萬物可揆度,故曰癸。

又,百揆,官名。書・舜典》:納于百揆。【傳】納舜于此官,揆度百事也。後漢・百官志》〔註〕:百揆,堯初別置,周更名冢宰。

又,《正字通》:渠惟切,音葵。字彙》:闕平聲,非。〇【按】《唐韻》、《集韻》諸書,揆字止收紙韻,不入支韻。經典釋文》亦無平聲,从舊可也。本作𢲕

注解

〔揆〕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卯集中,康熙部首是手部

〔揆〕字拼音是kuí,左右结构,可拆字为扌、癸

〔揆〕字造字法是形声。从手,癸声。本义是测量方位。

〔揆〕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kuí] ⑴ 揣测( ― 度duó、― 测)⑵ 道理,准则⑶ 事务⑷ 管理,掌管⑸ 旧称总揽政务的人,如宰相等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中没收录字头“𢲕”,请参考“”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十二上反切求癸切頁碼405頁,第1

𢲕

異體

𢲕度也。从手𤼩聲。

附注段玉裁注:「揆,度也。各本作『葵也』,今依《六書故》所據唐本正。」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二十三反切虬癸反頁碼972頁,第1行,第3

𢲕葵也。從手癸聲。

鍇注臣鍇曰:「《詩》曰:『天子葵之。』葵,揆也。」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十二上反切求癸切古音第十五部頁碼2416頁,第1許惟賢1050頁,第3

𢲕度也。

段注各本作葵也。今依《六書故》所據唐本正。度者,法制也。因以爲揆度之度。今音分去入。古無二也。《小雅》。天子葵之。傳曰:葵,揆也。謂叚葵爲揆也。

从手。癸聲。

段注求癸切。十五部。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章太炎 (近代)

揆【癸】。《孟子》「先聖後聖,其揆一也」,揆訓度,言其程度一也。

度也。「其揆一也」者,言其程度一也。

度也。「其揆一也」者,言其程度一也。

揆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799頁,第11字
2陳昌治本第1022頁,第3字
3黃侃手批第768頁
4說文校箋第533頁,第9字
5說文考正第479頁,第18字
6說文今釋第1764頁,第3字
7說文約注第2979頁,第4字
8說文探原第5963頁,第2字
9說文集注第2562頁,第3字
10說文標整第318頁,第19字
11標注說文第510頁,第17字
12說文注箋第4233頁,第3字
13說文詁林第11880頁【補遺】第17812頁
14通訓定聲第2425頁,第2字
15說文義證第1056頁【崇文】第4221頁
16說文句讀第1740頁
17章授筆記第501頁,第4字
18古字詁林第九冊,第682頁,第1字
19古字釋要第1120頁,第11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