𢵍字详情

𭗱

𢵍

扌部 共15画 左右结构 U+22D4D CJK 扩展B

扌部

15画

12

15画 (磔)

左右结构

RGQS

QMND

DARF

U 22D4D

𢵍字概述

𢵍〕字部首是扌部,总笔画是15画

𢵍〕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扌、𭪴”或“扌、㱛、朩”。

𢵍〕字仓颉码是QMND,五笔是RGQS,郑码是DARF

𢵍〕字的UNICODE是U+22D4D,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扩展区B,10进制: 142669,UTF-32:00022D4D,UTF-8:F0 A2 B5 8D。

𢵍〕字异体字是

汉字解释

基本释义

𢵍

1
同“”。

𢵍

2
同“”。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中没收录字头“𢵍”,请参考“”字。

卷别 :正文・午集下 部首:石部

武英殿刻本: 第1999頁,第5

同文書局本: 第835頁,第4

標點整理本: 第794頁,第14

唐韻》、《集韻》、《韻會𡘋陟格切,音摘 —— 張也、開也、裂也、剔也。前漢・𠛬法志》:諸死𠛬皆磔於市。景帝中二年,改磔曰棄市,勿復磔。師古曰:謂張其尸也。

又,裂牲亦謂之磔。禮・月令》:季春命國難,九門磔攘,以畢春氣。

又,書法,右下爲磔。崔瑗〈永字八法歌〉:硺騰峻而速進,磔憶昔以遲移。

又,《爾雅・釋天》:祭風曰磔。孫炎曰:既祭,披磔其牲,以散風也。或省作矺。

又,叶竹棘切,音陟。蘇轍〈除日〉詩:念同去鄕里,此節已三失;楚人重歲時,爆竹鳴磔磔。

注解

〔磔〕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午集下,康熙部首是石部

〔磔〕字拼音是zhé,左右结构,可拆字为石、桀

〔磔〕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zhé] ⑴ 古代分裂牲体以祭神。⑵ 古代一种酷刑,把肢体分裂⑶ 汉字笔形之一,即“捺( n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