𣞡字详情

𭗱

𣞡

木部 共19画 左右结构 U+237A1 CJK 扩展B

木部

19画

15

13画 (椶)

左右结构

STET

DHYE

FPOR

U 237A1

𣞡字概述

𣞡〕字部首是木部,总笔画是19画

𣞡〕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木、艐”。

𣞡〕字仓颉码是DHYE,五笔是STET,郑码是FPOR

𣞡〕字的UNICODE是U+237A1,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扩展区B,10进制: 145313,UTF-32:000237A1,UTF-8:F0 A3 9E A1。

𣞡〕字异体字是

汉字解释

𣞡

基本解释

同“”。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中没收录字头“𣞡”,请参考“”字。

卷别 :正文・辰集中 部首:木部

武英殿刻本: 第1282頁,第20

同文書局本: 第537頁,第26

標點整理本: 第483頁,第24

唐韻》:子紅切;《集韻》、《韻會》:祖叢切;《正韻》:祖東切,𡘋音騣。石鼓文》作𣞡,俗作棕。說文》:栟櫚也,可作萆。張揖曰:本高一二丈,旁無枝,葉如車輪,皆萃于木杪;其下有皮,重疉裹之,每皮一匝爲一節;花黃白,結實作房,如魚子狀。山海經》:石脃之上,其木多椶。玉篇》:椶櫚,一名蒲葵。

又,椶竹,亦竹類。益部方物記》:有皮無枝,實中而榦。

又,崖椶,草名。蘇頌《圖經》:狀似椶,有葉無花,采根治勞傷,效。俗作㯶,非。

注解

〔椶〕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辰集中,康熙部首是木部

〔椶〕字拼音是zōng,左右结构,可拆字为木、㚇

〔椶〕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zōng] ⑴ 木名。即棕榈。《説文•木部》:“椶,栟櫚也,可作萆。”《山海經•西山經》:“又西六十里,曰石脆之山,其木多椶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