㥄字概述
〔㥄〕字拼音是(líng),部首是忄部,总笔画是11画。
〔㥄〕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忄、夌”。
〔㥄〕字仓颉码是PGCE,五笔是NFWT,四角号码是94047,郑码是UBOR。
〔㥄〕字的UNICODE是U+3944,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扩展区A,10进制: 14660,UTF-32:00003944,UTF-8:E3 A5 84。
〔㥄〕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的三级字表中,序号7242。
相关推荐
汉字解释
康熙字典
卷别 :正文・卯集上 部首:心部
武英殿刻本: 第930頁,第15字
同文書局本: 第389頁,第18字
標點整理本: 第333頁,第32字
音《集韻》:閭承切;《五音集韻》:力膺切,𡘋音陵 —— 憐也。揚子《方言》:趙魏燕代閒謂哀曰㥄。
音又,《集韻》:盧登切,音棱 —— 驚也。張衡〈東京賦〉:百禽㥄遽。
注解
〔㥄〕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卯集上,康熙部首是心部。
〔㥄〕字拼音是líng,左右结构,可拆字为忄、夌。
〔㥄〕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líng] ⑴ 哀怜。唐元結《閔岭中》:“久懷懷以㥄惋,卻遲迴而永歎。”⑵ 惊恐。《淮南子•兵略》:“建鼓不出庫,諸侯莫不慴㥄沮膽其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