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字详情
零
零字概述
〔零〕字拼音是(líng),部首是雨部,总笔画是13画。
〔零〕字是上下结构,可拆字为“雨、令”或“⻗、令”,五行属火。
〔零〕字造字法是形声。从雨,令声。本义是下雨。指落细雨。
〔零〕字仓颉码是MBOII,五笔是FWYC,四角号码是10302,郑码是FVOW,中文电码是7190,区位码是3367。
〔零〕字的UNICODE是U+96F6,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38646,UTF-32:000096F6,UTF-8:E9 9B B6。
〔零〕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的一级字表中,序号2885,属常用字。
〔零〕字反义词是整,异体字是〇、霗、霝、零、𠏡、𡈍、𤅫、𩂙、𩃞、𩆖、𩆼。
相关推荐
汉字解释
康熙字典
卷别 :正文・戌集中 部首:雨部
武英殿刻本: 第3282頁,第12字
同文書局本: 第1372頁,第10字
標點整理本: 第1362頁,第4字
音《唐韻》、《集韻》、《韻會》𡘋郎丁切,音靈。《說文》:餘雨也。从雨,令聲。
义又,《玉篇》:徐雨也。
义又,《廣韻》:落也。《詩・鄘風》:靈雨既零。【傳】零,落也。
义又,《字彙》:畸零,凡數之零餘也。
义又,《後漢・高句驪傳》:好祠鬼神,社稷零星。【註】《風俗通》曰:辰之神爲零星。
义又,水名。《前漢・匈奴傳》:零吾水上。
义又,《前漢・司馬相如傳》:通零關道。【註】徐廣曰:越嶲有零關縣。又,《前漢・地理志》:武陵郡零陽,零陵郡零陵。又,《韻會》:丁零,亦地名。通作靈令。
义又,姓。《正字通》:明成化舉人零混。
义又,與苓通。《莊子・徐無鬼》:豕零也。【註】〈進學解〉所謂豨苓也。
音又,《廣韻》:落賢切;《集韻》、《韻會》、《正韻》:靈年切,𡘋音蓮。《廣韻》:先零,西羌也。《前漢・趙充國傳》:先零豪言,願時渡湟水北。【註】零,音憐。
音又,《廣韻》、《集韻》𡘋郎定切,音令。《廣韻》:零落。《集韻》或作𩆖,亦作𩆼。
注解
〔零〕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戌集中,康熙部首是雨部。
〔零〕字拼音是líng,上下结构,可拆字为⻗、令。
〔零〕字造字法是形声。从雨,令声。本义是下雨。指落细雨。
〔零〕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líng] ⑴ 液体降落⑵ 植物凋谢⑶ 整数以外的尾数⑷ 部分的,细碎的,与“整”相对⑸ 整数系统中一个重要的数,小于一切自然数,是介于正数和负数之间唯一的数,记作“0”。有时用来表示某种量的基准,如摄氏温度计上的冰点,记作“0℃”。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卷别卷十一下反切郞丁切頁碼第384頁,第22字續丁孫
零
徐雨也。从雨令聲。
附注段玉裁本作「徐雨也」,並注:『徐,各本作餘,今依《玉篇》、《廣韻》及《太平御覽》所引《纂要》訂。」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卷别卷二十二反切連丁反頁碼第933頁,第1行,第2字述
餘雨也。從雨令聲。
鍇注臣鍇曰:「孫楚詩:『零雨被秋草。』」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卷别卷十一下反切郎丁切古音第十二部頁碼第2288頁,第4字許惟賢第995頁,第12字
徐雨也。
段注徐各本作餘。今依《玉篇》、《廣韵》及《太平御覽》所引《纂要》訂。謂徐徐而下之雨。《小雅》。興雲祁祁。傳曰:祁祁,徐也。箋云:古者陰陽和。風雨時。其來祁祁然而不曓疾。引申之義爲零星,爲凋零。
从雨。令聲。
段注郎丁切。古音在十二部。讀如鄰。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引申為零星、凋零。
引申為零星、凋零。
引申為零星、凋零。
白话解释
零,徐徐飘落的小雨。字形采用“雨字头”,“令”是声旁。
字形解说
甲骨文、金文「零」字本作「霝」,像天上下雨之形,下面還有具體而微的點綴數量不等的小雨點和「口」形。《說文・雨部》:「霝,雨零也。从雨、象
(落)形。」在六書中屬於合體象形。後來因為借用為零碎、零落、零數等意義,而轉注為從雨、令聲的「零」字,以保留下雨本義,篆文因寫成「零」。《說文‧雨部》:「零,徐雨也。从雨、令聲。」從雨,表示下雨;從令,表示音讀,是不示義的聲符。本義是徐徐而下的雨。在六書中屬於形聲。教育部以「零」為正字,規範字作零,所從「雨」字頭略有差異。
零字的相关索引
| # | 书籍 | 索引 |
|---|---|---|
| 1 | 汲古閣本 | 第759頁,第10字 |
| 2 | 陳昌治本 | 第969頁,第2字 |
| 3 | 黃侃手批 | 第730頁 |
| 4 | 說文校箋 | 第503頁,第4字 |
| 5 | 說文考正 | 第456頁,第2字 |
| 6 | 說文今釋 | 第1674頁,第3字 |
| 7 | 說文約注 | 第2831頁,第3字 |
| 8 | 說文探原 | 第5669頁,第2字 |
| 9 | 說文集注 | 第2440頁,第2字 |
| 10 | 說文標整 | 第301頁,第25字 |
| 11 | 標注說文 | 第483頁,第13字 |
| 12 | 說文注箋 | 第4034頁,第3字 |
| 13 | 說文詁林 | 第11348頁【補遺】第17726頁 |
| 14 | 通訓定聲 | 第3349頁,第2字 |
| 15 | 說文義證 | 第1002頁【崇文】第4005頁 |
| 16 | 說文句讀 | 第1641頁 |
| 17 | 章授筆記 | 第473頁,第5字 |
| 18 | 古字詁林 | 第九冊,第346頁,第1字 |
| 19 | 古字釋要 | 第1065頁,第1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