𣹦字详情

𭗱

𣹦

氵部 共13画 左右结构 U+23E66 CJK 扩展B

氵部

13画

10

14画 (𣹦)

左右结构

IPVC

EJSE

VWWX

U 23E66

𣹦字概述

𣹦〕字部首是氵部,总笔画是13画

𣹦〕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氵、𡨞”。

𣹦〕字仓颉码是EJSE,五笔是IPVC,郑码是VWWX

𣹦〕字的UNICODE是U+23E66,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扩展区B,10进制: 147046,UTF-32:00023E66,UTF-8:F0 A3 B9 A6。

𣹦〕字异体字是

汉字解释

基本释义

𣹦

同“”。

康熙字典

卷别 :正文・巳集上 部首:水部

武英殿刻本: 第1527頁,第5

同文書局本: 第640頁,第24

標點整理本: 第588頁,第18

正字通》同「濅」。〇【按】諸韻書濅或作寖,無書作𣹦者,寖已載宀部,此卽寖字譌文。

注解

𣹦〕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巳集上,康熙部首是水部

𣹦〕字左右结构,可拆字为氵、𡨞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中没收录字头“𣹦”,请参考“”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十一上反切子鴆切頁碼364頁,第4

異體𡫏𣹦、寖、浸

濅水。出魏郡武安,東北入呼沱水。从水𡩠聲。𡩠,籒文𡪢字。

附注段玉裁注:「隸作浸。」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二十一反切進沁反頁碼882頁,第7行,第1

濅水,出魏郡武安,東北入滹沱。從水𡩠聲。

鍇注臣鍇按:《漢書》:「魏郡武安縣有濅水,東北至東昌入虖沱河,過郡五行六百一里。」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十一上反切子鴆切古音第七部頁碼2158頁,第1許惟賢940頁,第1

濅濅水。出魏郡武安。東北入呼沱水。

段注魏郡武安,二志同。今河南彰德府武安縣縣西南五十里有武安城。《前志》武安下曰:𣼡水東北至信都國東昌入虖池河。過郡五。行六百一十里。

从水,𡩠聲。

段注子鴆切。七部。按沈浸,浸淫之字多用此。𣜩作浸。

𡩠,籒文𡪢

段注見《宀部》。

浸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719頁,第6字
2陳昌治本第915頁,第1字
3黃侃手批第693頁
4說文校箋第471頁,第2字
5說文考正第433頁,第16字
6說文今釋第1579頁,第2字
7說文約注第2678頁,第2字
8說文探原第5356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2314頁,第1字
10說文標整第286頁,第4字
11標注說文第455頁,第9字
12說文注箋第3814頁,第1字
13說文詁林第10804頁【補遺】第17638頁
14通訓定聲第325頁,第4字
15說文義證第950頁【崇文】第3797頁
16說文句讀第1533頁
17古字詁林第九冊,第60頁,第1字
18古字釋要第1011頁,第8字